注资券商是改革不可避免之成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 ||||||||
张立栋/文 从注资国有银行开始,“能否用同样方式解决券商问题”成为财经界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而且,随着讨论的升级,就连具体数据都已经流传开来,说是600亿元人民币。
注资,必然有道德风险,这是笔者一再重申了的。而如何控制风险,明白买单的具体项目和出处才能让我们的一次次注资发挥应有的效果。 注资,意味着国家买单包赔国有机构的经营性或者是政策性的损失,而这样就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尽管我们知道排除道德风险前提下,国家拿自己的钱解决自己所有企业的困难符合逻辑。 于是,关键就落在了道德风险上。如何考察风险,不让钱打水漂就是应该着力考虑的问题。 如何考察风险?现在管理层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方案,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券商进行分类。明确风险形成的原因及来源,形成在同一大原则之下的不同解决方案。 此外,证监会4月初向各证券公司下发《关于推动证券公司自查整改、合规经营和创新发展的通知》。要求券商重点查清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资产管理、证券自营、国债回购、账外经营等容易发生风险的方面,并且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自查,提交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6月底前制定并上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方案。 这份《通知》被认为是管理层对券商问题进行全面解决的开始。 那么,全面解决还最终要靠资金支持,所以,这一切检查和分类工作之后就需要注资。 作为目前解决券商实际问题的方式,注资其实属于无奈而现实之举———至少到目前为止,在解决券商一揽子问题方面,市场没有对其他方案达成较为统一的关注焦点。 所以,在没有最优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次优选择,所以还得就注资谈注资。 应该说,国家不太可能在券商 问题和风险没有摸清之前承诺对其注资,否则会掩盖券商的道德风险。这样的论调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在前面说了那么多注资的理由之后,我们也不妨听听反对者的意见———有人表示,对券商进行“救助”的行为放大了券商和市场的风险,投资者的损失会更严重。更有人指出,券商的问题不是资金的问题,越注资窟窿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如果注资在市场上形成示范效应,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他券商看到有人埋单,会进行更加疯狂的违规活动而“有恃无恐”。 这些现象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解决问题不能只看技术层面的损益,不能简单地用会计手法来测算改革的每一步措施。 应该说,我国证券市场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政府的推动下由上而下形成的。在发展初期,证券市场并不是按照严格的市场原则进行,在政府主导下,我们侧重于发展。而对本应按照金融企业要求市场化运作的证券公司,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配置更倾向于国企资本金的充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对重点行业的融资和市场资源的再配置,为推动证券市场发展,政府更多地强调发展证券市场。在监管相对让位于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券商今天的问题,普遍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证券市场十几年发展付出的代价。 我们不排除一些券商的问题,比如违规经营、比如违纪违法,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并不在少数。但这些问题和券商作为股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成本相比,并不能成为任其自生自灭的理由。 股市需要理性的投资者,更需要健康的上市公司,此外,健康的中介机构如券商更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如果舍其一端而不顾,即用所谓的“泛市场化”眼光来评价其发展,则会令市场陷入无法自拔的认识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