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试点能给市场带来牛市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 08:23 北京现代商报 | ||||||||
4月12日,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关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目前已经具备启动试点的条件”的讲话,在证券市场上掀起波澜,许多投资者据此认为,悬在中国股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终于要落下来了,解决阻碍市场发展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终于提上了管理层的议事日程。 股权分置问题从新股发行开始就埋下了隐患,国有股、发起人股、法人股等非流通
2001年证监会曾经会同财政部,尝试在新股发行的时候减持10%的国有股,不料投资者普遍反对,股市一路爆跌,证监会被迫在2001年11月宣布“暂停市价减持国有股”,解决股权分置的第一步尝试以失败告终。 恰恰从2001年减持国有股的尝试开始,中国股市泡沫破灭,距今已经历近4年的大熊市。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认识到,不解决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就不可能有牛市。 当前市面上流传最广的全流通试点方案是张卫星的“流通股扩股”和华生教授的“认沽权证”两套方案。 张卫星的方案: 按流通股的发行价与非流通股的折股价的比例关系进行流通股的“扩股”,扩股之后,流通股股东获得了股票的“补偿”,其中折股价按照“非流通股股东叫价,流通股股东还价”的程序确定。 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张卫星的方案存在缺陷:其一,“扩股”之后,流通中的股票必然大量增加,如果增量资金供应不上,市场平均股价必然下降,其后果必然是市场继续走熊;其二,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叫价,流通股股东还价”的方式确定折股价,缺乏可操作性,且容易被流通股中的大股东基金或大户操纵定价权,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华生的方案: 华生认为:“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全流通之后不受损失,证券市场成熟的工具是认沽权证。即给每一位流通股股东发一个锁定价格的认沽权证,当全流通后的价格低于锁定价格时,其差价就是认沽权证的价值,这样,无论全流通后的股价跌与不跌,跌多少,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都会毫发无损。而且上市公司并不对这个认沽权证的价格支付现金,而是按其价格支付发行股票,就像在成熟市场中上市公司发行可行使的认股权一样。就是说,发行一个可转股的认沽权证来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我们比较上述两种方案,都看不出全流通试点之后股市走牛的必然性。相反,随着可流通股票的增加,必然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促使市场价值中枢进一步下降。 众多证券界分析人士认为:解决股权分置的试点并不能从根本上结束中国股市的熊市,但是股权分置的妥善解决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只有上市公司质量的普遍提高,才可能推动中国股市告别熊市,走出大牛市。 一位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沪深股市早就有全流通的股票,它们并不比非全流通的公司好多少,全流通并不是包医百病的良药,指望靠全流通挽救股市是不现实的。” 解决股权分置的试点究竟会给市场带来什么,还有待观察,任何方案都有待市场实践的检验。 商报实习记者 凌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