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需做亲子鉴定 寻找熊市隧道中的阳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 09:33 中国经营报 | |||||||||
刘军宁 沪深股市创下六年新低,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股市的属性及其走向的追问。什么性质的制度,决定什么样的行为。那么中国的证券交易制度(以下简称证交制度)究竟是什么性质?是“政治制度”之子,还是“经济制度”之子?这就需要我们从制度分析的角度对中国的证交制度作“亲子鉴定”。
若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作“亲子鉴定”,中国的证交制度肯定是“政治制度”之子,虽然它有经济制度之表,但在性质上还是政治制度。所以,中国的证交制度,首先是“政治制度”,其次才是“经济制度”。 政治本源贻害无穷 作为政治制度的证交制度其不良后果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产权得不到尊重。通过作为政治制度的证交制度,上市国有企业可以将亏损转移到(中小)投资者身上,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在作为政治制度的证交制度对证券市场不公开、不透明、不公平、股权分裂、同股不同价等结构性问题负有根本的责任。 第二,延续了计划经济与公有制的旧体制。证券市场不仅无法建立资源配置的功能,反而使旧的经济体制和旧的管理体制在发展资本市场的旗帜下得到延续。如果证交制度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制度,旧的经济体制和旧的管理体制将难以生存。 第三,外在监督缺位和结构性舞弊。如果证交制度是政治制度,监管是不可能的。因为证交制度所依托的更大的政治制度框架中就不存在有效的监管。整个政治制度中的外在监督缺位必然要复制、传递、延伸到作为政治制度一部分的证交制度中来。 这样,中国的证交制度面临着一个重大的两难选择要么容忍违规经营和财务舞弊来支持股价要么加强监管放弃对国企的偏袒。如果选择前者,其结果必然是违规经营者得不到有力处罚,而规矩、理性的投资者被迫离开市场,作为健康力量的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的理念不仅无从立足,而且遭人讪笑。 第四,“政策市”与多头干预。中国的证券市场有个“政策市”的别号。因为政府政策和官方有关言论的确是导致中国股市价格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证交制度的政治制度本质,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几乎全是由政策面的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宏观经济或上述公司的基本面决定的。目前股市逆宏观经济而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寻找熊市隧道的阳光 作为政策市的两种表现,政府过度作为与过度不作为都对市场极其有害。过度作为的害处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注意。而过度不作为的害处则容易被忽略。当管制机构在证券市场上达成了政府政策(如通过股市融资使国企解困)的基本目的后,其关注与繁荣股市的动力肯定是要递降的。当遇到重大难题,如国有股的流通问题时,更是倾向于选择缓作为,乃至不作为。如果政府缺乏发展股市的动力,民间又不能自主地构建和发展证券市场,熊市隧道的尽头就没有阳光。其结果,只能是证券市场的“边缘化”:即证券市场的重大问题决策提不上政府的决策日程,股市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下降,人气日渐低迷。所以,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证交制度的政治制度性质。不改变这一点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股市“边缘化”趋势,尤其是在国企上市的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更是如此。 不同的制度当然有不同的后果。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缺陷是制度性的缺陷,对此,人们已经有了广泛的共识。通过“亲子鉴定”,我们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根本问题是制度错位,其次才是制度扭曲和其他缺陷。所以,要想解决中国证交制度与证券市场的根本问题,首先必须让证交制度复归为经济制度,让市场机制真正左右证券市场。一个健康的股市不是政策市,是制度市,而且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制度市。 作者系中国现代文化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