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股权分置欲破题 > 正文
 

刘建新:国有转优先破解全流通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2:09 证券日报

  刘建新

  2001年推出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使理论界对于国有股减持问题的争论沸沸扬扬。而股指也在2245点的高位嘎然止步,从而进入长达四年之久的漫漫“熊”途,至今无任何反转的迹象。

  过去理论界的讨论多集中在减持的价格如何确定和采取何种减持方式上,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可以实现全流通,又可以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彻底消除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的有效办法。

  笔者认为股票全流通是目的,国有股减持只是一种手段。实现股票全流通的真正意义在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克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弊端,实现同股同权,根除企业并购中的暗箱操作,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使市场中的资金能够真正流向资金短缺而又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只有这样,资本市场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资本市场才能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才能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发挥巨大的作用。搞清了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我们就不会为充实社保基金而减持国有股,也不会将思维方式局限于一定要通过减持的手段来实现全流通。

  那么,如何解决既要树立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又要实现股票全流通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先对现有的国有股进行估价,政府无须立即从国有经济中撤出,只须将现有的国有股全部转变为优先股,作为优先股的股东,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放弃在董事会中的发言权,由流通股的股东来决定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分配,在企业并购时以流通股的转让来决定产权的归属。而国家所持有的优先股可以全部划归社保基金,社保基金以所持优先股来享有对企业未来赢利的分红,当分红累计折现后与期初的资产原值相等时,将优先股注销。这样即实现了全流通,又不用马上减持国有股,还能弥补社保基金的不足。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估一下这个方案的合理性:

  从企业一方来看,由于优先股股东不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一股独大”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企业从此摆脱了政府的干预和约束,政企不分的现象就会彻底改变,而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更加清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必然促进企业管理的制度创新,从而极大地调动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从国家一方来看,政府虽然放弃了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依然有分享企业赢利的权利,而且可以通过相关的法规的完善和通过委派代表出任监事会成员的方式,从内外两方面来监督企业的经营。即便在优先股注销前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国家也可凭其所持有的优先股而较普通股东优先获得剩余资产的所有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全流通后的效率提高和剩余财产的优先索取权而得以保证。

  从市场一方看,以后一切暗箱操作的手段都将暴露在投资者眼前,股价的高低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证券市场从而得到净化。二级市场的流通市值不会因为国有股的减持而缩水,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必可使其信心大增,市场交投活跃度大大提高,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筹集资金的功能也会进一步增强,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完善和成熟。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