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询价为何偏爱上层路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0:59 证券时报

  □刘锐

  近日中材国际披露了最终累计投标询价结果,除某券商一笔50万股的申购订单由于报价为每股7元而失去配售资格外,199家中的198家机构都将报价落在了价格上限7.53元;一如众人所料,这又是一桩主承销商、询价机构、监管者皆大欢喜的结果。

  此前询价的几家公司与中材国际也是类似,在最终的网下配售结果公告中,累计投标询价都走的是“上层路线”,直取询价区间的价格顶端。如不出意外,即将揭盅的飞亚股份的累计投标询价结果也将重复过往的故事。

  分析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参与询价的机构数量较少,并且很多机构并不真正具备估值定价的能力,机构询价只是“羊群效应”;特别是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一级市场将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部分保险机构更是开足马力、倾其所有资金账户进行申购。另一方面,询价机构在第一阶段有意压低申购价格,预留利润空间,到第二阶段时便以询价上限申购,确保获配新股

  新股发行价老走“上层路线”给人的感觉就是所有的新股都在“热卖”,市场一片繁荣。但这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近来几只询价新股的二级市场表现令人大失所望,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这说明了一级市场的“热卖”是一种非理性繁荣,繁荣之由是机构对IPO暴利神话的现实预期,而IPO暴利正是缘于股票供给的管制,说到底这还是一种非市场化的东西。市场化的询价制度建立在非市场化的股票供给制度之上,充其量也只是一种“伪市场化”。

  询价制是一种舶来品,在欧美等成熟资本市场,上述现象基本不存在。在这些市场,最终发行价定在询价区间中低端的比比皆是,但并不是因为这些股票的质地很差或者其它方面不好,而是因为询价机构进行了充分博弈;如果出现国内这种情况,投资银行一般会调高累计投标询价区间;或者采用增加股票供给的方式,如给主承销商以超额配售选择权,或者以期权的方式增加股票供给。

  针对询价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合理情况,证监会前不久出台了关于询价制的“约法四章”,但是效果不佳,个别机构依然我行我素。有人献计,在制度层面进行强制。先不说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大的约束力,这本身又落入了一个计划监管的桎梏中。去年花旗集团以110亿欧元抛单瞬间砸倒欧洲债市,令世人震惊,它迫使欧洲债券现货交易平台商EuroMTS出台了一些新的交易规则,以限制市场的流动性。但迄今为止花旗的大管家美联储并没有对它采取任何强制措施,欧盟部分国家的监管当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美联储和欧盟金融监管当局看似不作为的背后,是因为它们相信市场会有更大的作为。自那次“一战成名”的交易以来,花旗公司欧元区国债承销业务就遭受重挫,在欧元区国债联合包销排行榜上的排名从上半年的第6位下滑到第14位。花旗丢失了市场所倚重的信誉,市场就重重地惩罚了它。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