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股市牛熊之争 > 正文
 

股权分置是根本问题吗 监管和完善代理制是正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09:08 中国经济时报

  张东臣

  庄家操纵、券商丑闻、包装上市、恶意圈钱、财务造假、一股独大、股权分置……,经过近几年熊市的激辩,股市的各种问题被越来越清晰的罗列出来。其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分置”被认为是造成股市困境的根本问题,要求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近期,坊间又流传着所谓的“全流通概念股名单”,一些咨询机构也借机鼓吹,“全流通试点股极可能成为目前市场上最有涨升动力的板块”。名单所列个股股价也随之出现波动,似乎一旦成为全流通试点,股价就应该被“炒上天”。

  众所周知,全流通一直是悬在股民头上的最大“利空”,如今却何以摇身一变,成了众人企盼的“利好”呢?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对中国股市现存的各类问题仔细思考,探究其根源,我们不难发现:“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分置”并不是造成股市困境的根源。即使解决了股权分置,中国股市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仍然会继续存在,相反还可能愈演愈烈。笔者认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可以被视作股市长远发展的一个前提,但其并不能解决当前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

  事实上,所谓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际上就是取消了“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不能流通”的限制。如果不能体现出对流通股东的补偿,那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对股民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惟一的好处是让悬在股民头上的一把“利剑”砍了下来,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拿全流通政策说事儿了。

  目前,国内股市全流通的股票也并不是没有。自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开张,在最初交易的老八股中,延中实业(现方正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爱使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飞乐音响(资讯 行情 论坛)、申华股份(现申华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以及兴业房产(现ST兴业(资讯 行情 论坛))都是全流通的上市公司,始终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但是,这些全流通公司长期以来也并没有体现出制度的优势,相反还成为资本炒家追逐的对象。然而就在这几年熊市的同时,盐田港(资讯 行情 论坛)、深赤湾(资讯 行情 论坛)、上海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中集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等股权分置问题明显的上市公司却业绩始终保持优良稳定,股价持续涨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股权分置解决与否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股价的涨升并无直接关系。

  有人认为,股权分置问题影响了流通股的估值,导致流通股价格虚高。事实上,这是建立在中国股市成立初期股票稀缺、供求严重失衡基础上所形成的“投机炒作”观念,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例如,H股、红筹股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都存在非流通股和法人股,但国外的投资者却不因此认为流通股的股价应当被高估。虽然非流通股的价值可能因流通性较差而打折扣,但其在市场条件下转让(如公开拍卖)的价格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其实际价值。如果流通股价过高只能说明市场泡沫严重,价格偏离价值太远,不适合理性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惟有远离股市。

  有人认为,股权分置市导致上市公司高价圈钱的罪魁祸首。事实也并非如此。溢价发行在任何股市都是天经地义的,投资者没有理由要求发行人必须与自己等额出资。投资者既然进行了新股申购或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了自愿的买入行为,就表明其对股票发行价格或当时的市价是认可的,那么这种溢价也就是合理的。而配股、增发等再融资行为则往往是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进行。市价都能接受,低于市价的再融资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而且投资者同样有放弃认购的权力。由此可见,投资者完全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与股权分置何干呢?在此,我想投资者真正要抱怨的并不是“高价发行”,而是“恶意圈钱”。因为很多上市公司靠造假和利润调节“骗”到资金后,就往往把资金侵占或挪用了。

  有人认为,股权分置使大股东不关心股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东没有共同利益。事实上,股权分置下,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东的共同利益就是公司的业绩增长、权益增加以及发放红利。大股东不关心股价对非流通股股东也未必不利,相反如果大股东的股权可以流通,那么大股东很可能就成为最大的“庄家”,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操控股价,就更增添了一个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渠道。所以某种程度上,股权分置限制了非流通股流通,实际上也是保护了中小流通股东的利益。在此,我想投资者真正抱怨的也并不是股权分置,而是上市公司治理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根本没有一门心思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好。那么,允许非流通股流通就能做到这一点吗?通过流通实现退出的机制真的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吗?大股东会不会“关心”过股价后就更不关心公司发展了呢?

  应该说,股权分置的存在对股票市场的定价以及股市的效率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股权分置未必是当前中国股市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造成中国股市当前困境的是监管不严而导致的信心危机,太多不诚信的事实使投资者对股市完全丧失了信心。或许很多投资者对二级市场原本就有的泡沫还认识不够,但如果大家都按照游戏规则行事,即使亏损想必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真正令他们感到气愤和不公的是一些上市公司从招股开始就不断的造假,随之又以挪用、贪污、转移甚至强占等各种非法手段侵害流通股东利益。如果法律都不管用,那制度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好的制度不能发挥作用,结果就会成为摆设。

  中国股市要想摆脱困境,惟一的出路是加强监管和完善国资管理的代理制度。目前西方国家在寻找治理企业腐败犯罪的途径时,也正在回归到加强政府监管和完善代理制上来。在西方全流通的股市里,同样会出现熊市,也同样会出现欺骗、造假掠夺股民现象。但每一次熊市后政府都必然会进行相关的立法,实施重大的革新,每一次丑闻都会导致更严厉的监管。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