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制颠覆股市虚价 股民利益尚需考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1:51 南方都市报 | |||||||||
华电国际1月17日在内地刊登招股书,成为内地询价第一股。新股询价发行让股市立刻遭遇黑色星期一,深沪股市应声大跌,深综指数创下8年来新低,一度被市场公认为政策铁底的沪综指数1300点早已击穿,并逼近1200点。股市危言由此再度甚嚣尘上。 此前,内地股市股票发行都是行政定价,即由监管部门按20倍左右市盈率(股价与每股净利润之比)来“一刀切”。而询价制则是把股票发行定价权让位给被认定的机构投资者
在香港和欧美股市,询价制发行新股是建立在完全市场化基础上的发行制度,而内地深沪股市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市场化,新股发行估值标准是20倍左右市盈率,现在引入询价制度,实质是对前期市场估值标准的推倒重来。 更为重要的是,询价制试水选择的是华电国际这样一只含H股的股票(内地在香港发行的股票)。如此,国内被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不约而同地将华电国际的H股价格视作报价的参照价,这意味着华电国际的A股发行价将与其H股价格接近,市盈率在13倍左右。股民们都清楚,目前香港H股的平均市盈率不足10倍,而内地A股目前的市盈率在22倍左右,在询价制下,新发A股价格必然与H股甚至N股(内地在纽约交易所挂牌的股票)接轨。换言之,新发股票市场化的合理定价将反衬出沪深股市现存股票价格的不合理,将对原来发行上市的股票价格定位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内地股市的市盈率很可能会由目前的22倍跌回10倍左右,内地股市市值将因此缩水几何,可想而知。有评论说,询价制的启动让内地股市“宛如沉疴的病人再遇上一记重拳”。 诚然,新股市场化发行是股市改革的方向。正如中国证监会一位官员所言,询价制取代行政定价是股票发行的一次革命,将提高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利益。但在确保机构投资者权益之际,我们似乎更应该为还在股市中苦苦挣扎的7000万股民着想。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询价制会压制现存股票价格而不施改革之计,但任何改革都不能不顾及现存市场内的各方利益。事实上,股民已在股市诞生的10余年间损失惨重;被誉为“专家理财”的机构们亦在制度性风险和政策性风险面前难有作为;甚至全民“养命钱”——全国社保基金,亦陷入低迷股市而屡屡浮亏。如此恶性的后果令内地股市丧失其最基本的融资功能。道理很简单,没有了投资方,何处融资?没有了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国经济体的投融资将只能严重依附商业银行体系。一旦上升的经济周期发生逆转,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大难以想象。 为此,在此次股市危机之际,我们高呼积极而良性的改革。在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前,采取市场化询价发行方式,需要更完善的操作细节来保护各方投资者,比如扩大询价对象的群体并提高他们估值的能力。而且,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坚定改革大方向,认清股市原有的功能,认准中国股市最根本的制度缺陷——股权分置(即上市公司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且同股不同权不同价),彻底改变目前股市被边缘化且长期背离国民经济走势的怪异局面。只有将保障包括中小股民在内的各方投资者权益置于制度性改革的首位,投资者才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游戏,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在解决股权分置等历史问题时,要切忌决策仅考虑某一方利益,应力求避免再现2001年国有股减持政策时反复无常的案例。尽管市场允许“试错”,但绝不应该打着创新招牌轻易出台任何政策。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市场的指向应该明确而清晰,而非忽东忽西的错乱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