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国际股市:带刺的玫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09:27 中国经济周刊

  ★文/盛立中

  盘点2004,包括含有中国概念的内地企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海外资本中介机构的青睐,包括纽约、伦敦和亚洲的香港、新加坡在内负有盛名的证券交易机构纷纷把绣球抛向中国。中企在海外资本市场被推崇的同时,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和新加坡中航油总裁陈久霖纷纷因行为“不规”而身处舆论旋涡之中面临牢狱之灾。值得警觉的是
,2004年接踵而至的坏消息并非近年中企“发事”的个案,杨斌周正毅等中国富豪在海外资本市场巧取豪夺的丑闻都在这几年一一被曝光于天下。

  说起来像创维黄宏生这样以大股东身份挪用“自家公司”资金的故事,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是见惯不怪并非鲜闻的事情,而且大都瞒天过海。上市之前,内地民企大多是家族式管理,何谈监管,就是上市后,挪用公司资金的事情在私企老板眼里也全当“小菜”。虽然国内对上市公司也推出不少监管制度,但不管证交所的谴责还是证监会的处罚,好像都不会让有问题的上市公司高层痛彻入骨。

  但问题在于,黄宏生没有把案犯在国内!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可不在乎你资产的多寡以及在内地声誉有多好,没有人会理会在国内发事后“装憨卖呆”、“一问三不知”这类蒙混过关的惯常手法搞得多么精妙,犯规就逮!按照国际惯例,中企从海外上市挂牌的那天起,原来的公司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一律是“公众公司”,原来意义上的所有者,仅是个受托的公司管理人而已。公司股票持股人,无论持有份额多少,都是公司所有者。这远非是一个中外“观念”差别上的问题。上市公司的所有持股人对公司经营情况有完全知情权。国际资本市场上,透明的信息披露不容任何打折行为。反之,就被送上法庭。

  中国企业要发展,必须练好内功,而不是匆匆“接绣球”甚或买壳上市。像我们谈之已久的公司治理结构、透明度和运行效率等,在国内能蒙混过关的“技术”问题,拿到国际市场上可不要心存侥幸,甚至于国内的母公司都要连带着“栽跟头”。像中航油,早在2004年6月就出现了石油期货交易亏损,直到11月底事发,作为母公司的中航油集团竟然称不知详情。而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国母公司在不披露任何亏损的情况下,将中航油股份减持了15%。可以肯定的是,这笔交易的前后至少投资者一直被蒙在鼓里。面对中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浑浊局面,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狂热正在降温,投机与投资者的比例开始发生变化,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企业由此可能出现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最新的资料显示,不少跨国公司正在“淡出”国际资本市场。美国宝洁公司近日称,他们已经开始在美国芝加哥、德国法兰克福等五家证券交易所做退市的准备工作。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诸多高官称,自美国2002年出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后,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成本已经到了一种令人“无法承受”的地步。美国印地安那州有家不足三百人的家具上市公司,该公司财务官表示,“公司已经实在负担不起这种代价”,而退市每年可节省几十万美元的财务费用,最近该公司已经选择退市。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国际资本中介机构出于巨额佣金的诱惑,会想方设法劝诱更多内地企业走出国门,而借壳买壳上市更是布满陷阱,“资本”家就是资本家,在当今的世界上哪还有免费的“馅饼”。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际股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