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上市公司MBO路在何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09:08 中国经济时报

  何小锋 韩广智

  自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郑俊怀及他的高管团队被拘后,上市公司MBO有了一个新的注释:无论MBO多么的“曲线”,它必须要在目前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过去MBO在我国上市公司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但罪责不是MBO本身。
实际上MBO并不可怕,它是一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但我国的MBO却存在诸多的畸形,那么将来我国会不会出现好的MBO?什么样子的MBO适合我们的国情?

  MBO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一个良好的金融结构和个性化的金融创新环境。

  一个成功的MBO,初始的资产债务比例往往超出合理水平,因此需要一个稳定和良好的分担风险的金融结构。将资产债务比例降到合理水平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5—8年。与企业的现金流相匹配,MBO的融资工具需要期限的合理搭配。同时,为降低相关的风险而不影响管理层的激励效果,需要复杂的金融工具,优先股和可转债是MBO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并且会根据企业的状况调整相应条款。与此相适应,MBO的融资来源一般具有私募性质,而私募性质的融资工具具有最强的创新性,因此,MBO的融资工具一般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以我国目前实施MBO的案例情况来看,无论是银行贷款、信用社抵押贷款还是信托融资,MBO融资期限一般是两年,期限相对较短,实施MBO企业的还款压力非常大,金融工具的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融资工具普遍单一,而且没有个性化的设计条款,没有充分发挥优先股、可转债及其他创新性融资工具的风险分担和治理强化功能。

  实行MBO立法,不仅希望在政策上拓宽MBO的融资渠道,而且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允许MBO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私募性质的融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MBO的功能。

  从金融创新的历史看,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绕开政府管制的创新及风险分担和治理强化的创新。如果可以选择,希望政策允许MBO融资进行风险分担和治理强化的金融创新,纠正我国目前的绕开政策管制的“金融创新”。

  据有关研究表明,股权越集中,决策效率就越高,降低代理成本的程度就越大,股权的集中程度与企业的效率存在正比例关系。但我国目前的MBO实践表明,在实施MBO的企业中,管理层的持股比例相对较低。如果仅仅考虑个人的持股比例,这一比例更低。实际上,在实施MBO过程中,管理层的持股比例直接决定其方案能否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

  在西方国家中,实施MBO的企业一般都存在一个从公众公司到私人公司的过程即私有化过程,股权比例高度集中。因此,我国如果要推行MBO立法,应适当放宽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而不是严格限制。

  历史表明,实施MBO的企业为了节约上市成本和提高企业的决策自由空间,一般会选择主动退市,即从公众公司变成私有公司。而我国实施MBO的上市公司却不仅不会主动退市,而且还想尽办法逃避免退市。

  以往我国在实施MBO的过程中,转让的主要是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于是企业管理层在实施MBO的情况下一般会注册成立一个壳公司,从而使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的性质变更为社会法人股,绕开政策的限制。但这样做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面临双重纳税的问题,于是MBO在我国又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

  我国的贷款通则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能用于股权投资,受我国法律的限制,上市公司不能为管理层的实施MBO提供贷款担保;目前,MBO的实施主体不能发行债券;从实践看,我国实施MBO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信托途径和信用合作社途径。但是,信托融资是逆向融资,与信托法的精神不符,信托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但我国MBO信托却是,受人之托代人融资。换句话说,信托是融资工资,而不是理财工具。信用合作社途径的资金来源也与信用合作社的资金运用方向矛盾。

  MBO的融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因此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最可行的方式是推出规范的MBO投资基金或信托基金,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身陷困境的MBO,及早走出资金困惑的迷途。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