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5日12:4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今日上午正式开幕,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看机构是如何解读的。

  国金评政府报告:对市场影响偏中性 6大政策主题贯穿

  国金证券认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正式出台,内容与市场之前的预期的基本一致,对市场影响偏中性。

  其指出,工作报告中6大政策主题贯穿:深港通、提高融资比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以及大力推进地产去库存。

  国泰君安评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国企改革或超预期 股市休养生息

  国泰君安认为,2016年国企改革可能超预期,试点,兼并重组,去产能;注册制暂缓,新思路可能是力推资产证券化,有些行业受益;大宗和周期品反弹是基于中印经济刺激、美元走软、供给收缩,长期基本面不支撑,阶段性行情。2月25日,国资委公布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2016-2017年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未提及注册制改革,说明条件可能尚不具备。提出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2016年新思路可能是力推资产证券化。

  股市主基调休养生息,结构性行情。卖出没有业绩只有故事的部分中小创,熊市厌恶风险,会往低估值有业绩的方向抱团,结构性行情,比如供给侧改革、资产证券化、国企改革、周期大宗反弹等。债市中期看多,汇率维稳、降准、加强资本管制、稳增长加码,表明政策正转向以内部目标为主。潜在风险:庞氏融资滚雪球、十次危机九次地产、美联储加息等。

  李大霄评政府工作报告:股市稳定回升可期 港股有大机会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诸多利好信号,股票市场的稳定回升可以期待。中国股市总市值与中国经济总量正相关最终会得到完美的体现。

  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适时实施深港通”,从各方面情况分析,今年深港通的实施是大概率事件,其中港股有大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信号:注册制出现在十三五规划中而不是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明确提出过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个信号值得高度重视。

  招商证券评政府工作报告:大致符合预期 看好周期板块

  招商宏观张一平表示,总的来看,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设定大致符合预期。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以灵活适度为主,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依赖于供给侧改革的进程,这套政策组合是当前破解当前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环境最优组合。货币放松向财政放松转化,债券收益率可能将受到更大的上行压力,若稳增长政策能够有效扭转经济下滑预期,则周期板块的表现可能将相对较好。

  海通点评政府工作报告:供给侧攻坚、需求侧托底

  海通宏观姜超表示,货币略偏宽松。货币政策基调虽继续稳健,但强调要灵活适度,而且16年M2增速目标上调至13%,高于去年的12%,尤其央行在两会前夕超预期降准,表明货币实际略偏宽松。

  财政更加积极。16年财政赤字率目标上调至3%,远高于去年的2.3%。从实践中看,15年财政赤字率3.48%,因而16年实际财政赤字率大概率继续“破3”甚至“超4”,更加积极。

  淘汰落后产能。今年严控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申万宏源政府工作报告:固投增幅目标压力大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指出,从主要指标来看,总体上符合预期。今年通货紧缩压力依然比较大,供给侧改革也需要宽松货币环境,M2目标适度提高1个百分点至13%左右,将为大众创业和供给侧改革提供良好环境。

  其次是财税政策扩张,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降成本,除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外,需要减税。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以及正在研究中的增值税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负担。赤字率提高到3%,提高0.7个百分点,有助于在减税增支情况下财政的平稳运行。

  不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目标10.5%左右还是面临很大压力,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房地产投资恢复和基建投资发力。

  民生评政府工作报告:从货币扩张到大财政扩张

  民生宏观指出,增长目标下调至6.5%-7%。首次定为区间,今年政策和经济弹性可能略大于过去两年。房地产去库存、制造业去产能的结构性压力仍在继续,年度下行是定局。但由于影子财政扩张支持稳增长力度加大等原因,经济可能出现季度级别的反弹,影子财政和表内财政集中发力可能使二季度经济成为全年最好的一个季度。

  财政赤字率上调至3%。积极财政看上去更加积极,从2.3%大幅上调0.7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去年的实际赤字率高达3.5%,今年即便再度超额执行,财政空间也很有限。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期流转税为主的税收明显下降(去年仅增5.8%)。今年稳增长的主力仍不是狭义的财政,而是以专项建设基金和PPP为代表的“大财政”,尤其是PPP可能在交通、环保、园区开发、水务等领域加速推进,签约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