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来:中国货币发行总量几乎等于负债总额 发人深省

2014年12月09日 11:19  《浙商》  收藏本文     
朱镕基之子、前中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朱镕基之子、前中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

  在12月7日下午的上海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2014“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的高峰论坛上,所有的演讲和对话嘉宾都给台下观众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每个人似乎都有太多话对浙商说。

  上一任上海浙江商会会长周成建[微博]的“离职演说”被马云[微博]称之为“骗眼泪”,其内容是少有的从哲学角度谈浙商幸福,引起了不少共鸣。郭广昌则重新当选上海市浙江商会掌门人,他的“就职演说”被马云称之为“骗掌声”,因为太多的深情感谢而让台下响起了12次掌声。

  在论坛环节,朱云来、周其仁、钱颖一、郑永刚等诸多各界精英和知名浙商的亮相更是让台下着急:“时间都去哪了”。他们每个人都力图在最短的时间里给浙商解释“新常态”,判断商业趋势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朱镕基之子、前中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自今年10月从中金公司离职后,少有公开露面,在此次高峰论坛上,朱云来以“专业金融人士”的身份参与了嘉宾讨论。

  朱云来表示,改革并不容易,不是一天能做得完的。现在浙商尤其要审时度势。长远来讲,企业家既要有创新的热情,也要有冷静的思维,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未来。

  不多说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朱云来们都说了些什么。

  融资难是个伪命题,浙商应审时度势

  朱云来 前中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的状况是,制造业不赚钱,最时髦的还是金融,但是如果这个国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实体制造业,而金融界却要比企业界平均多赚两倍的钱,就让人感觉有点奇怪。因为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也许我的观点比较陈旧,但我还是看重你能否比别人先发明、制造某样东西。金融说到底,还是要服务于实业的,也就是辅助、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向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走。

  什么叫“新常态”?就是跟过去不一样的常态。但同时是不是意味着过去的这个常态不能持续了?我觉得,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方式发展经济,那是绝对不可以的。我算了一下,目前我们国家的货币发行总量,几乎等于国家的负债总额,这是很发人深省的。发这么多债、有这么多“过剩”,怎么办?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从老常态(至少现在看是不可持续的老常态),变成“新常态”,就意味着一个深刻的变化。

  我们该怎么应对这种深刻变化?中国的潜力确实非常巨大。这样的人口、资源大国,门类齐全的各行各业,在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第二个,但是,我们依然做了太多同质化、基础的东西,很多是货币的刺激作用刺激出来的。想要保证我们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国家,一个经济效率非常高的国家,就需要改革、进步和创新。

  发展经济就是希望每个人都富起来,这是一个核心的度量。如果全国都在节衣缩食,同时还过量投资,最终只能说我们的经济效率很低。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中小企业喊着融资难,一方面又有大量资金集聚。都说融资难,倒过来说,究竟是谁在投资?投资者需要有基本回报,都希望成本低、收入高。从投资的角度看,融资难恐怕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投资关键是找到真正好的项目,发展创新。因为资本市场就是一个资源分配的机制,希望让资源集中在最有效的、效率最高的环节。

  真正要使金融反哺实业,首先要解决资本市场改革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金融流程的一些细节还在管制,这些体制的设置、市场制度的设计,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一点点走过来了,现在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亟需全面、系统的改革,而不是简单的顶层设计。

  因此,我认为现在企业家们、浙商们尤其要审时度势,因为改革并不容易,不是一天能做得完的,况且我们现在面临一定的经济困境。长远来讲,企业家既要有创新的热情,也要有冷静的思维,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未来。

  浙商要善于“反向调节”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无论我们怎么解释“新常态”,对浙商而言到底有什么用呢?这30年来,哪位企业家是听了哪个词到底什么意思,然后决定自己怎么行为了吗?根据我对浙商的理解,浙商从来不是这样。

  我观察过浙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经济严重下行,很多企业做不下去的情况下,我看到一个浙商,还在辛辛苦苦做服装,用新的技术,与互联网接轨,与欧洲的一些企业合作,联合起来开发面料。她是浙江温州人,我就问,你们温州企业不都去炒矿、炒房、放债了吗?你怎么还在这里做服装?她说我投了2600万在西部的矿业上,完全收不回来,但是收不回来就收不回来,我重新做别的。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浙商有韧性,中国经济就有韧性。我以为炒过矿的人回不到实业的,但是这个浙商她回来了,给我很大的鼓舞。

  韧性来自于什么地方?第一,努力。靠自己努力奋斗来赢得财富、改变现状。第二,竞争。竞争中,你放弃,只要别人不放弃,过五年十年,你就会后悔。中国人多,有人不干了,有人退出,有人懈怠,有人放弃,但还有很多人不放弃。中国经济每年都会有一些问题,看起来似乎都是过不去的坎。但如果以五年、十年为单位,回过头去看,谁放弃谁后悔。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

  当然,光有根基不够,还要奋斗,还要有冷静的观察和分析。问一问你自己,你今天的奋斗跟五年前的奋斗有什么不同?

  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个观点,就是目前的“新常态”容易给企业家带来未来“要谨慎”的印象和误区,但是,我认识一些优秀的浙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反向调节能力。大家都说形势好的时候,他会谨慎一些,“前后左右”的人都说不好的时候,他会更积极的寻找找未来的机会。

朱云来、周其仁、钱颖一等现场对话朱云来、周其仁、钱颖一等现场对话

  预测还是要做的 万一对了呢

  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马云说,企业家不能只听信经济学家对未来的判断,企业家最能感受经济的变化,要相信自己对于未来市场的变化。马云的讲话有他的道理,因为经济学者的长项是解释过去,而预测未来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

  经济学家其实不太愿意预测未来,因为这件事确实不太好做,但是仍然会有不少的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为什么呢?我想他们的思维逻辑和马云非常类似,预测还是要做的,万一对了呢?

  “新常态”其实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浙商还是要做好准备来应对它。经济学家熊彼特除了提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他还提出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这一点在浙江是最为突出的,而且这个企业家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也是不同的。据我观察,浙江老一代的企业家如宗庆后[微博]、鲁冠球,再到如今的马云、郭广昌等,都顺应新时代有新变化。

  这个“变化”很重要,我理解的主要的变化有两个:一个网络思维,二是世界眼界。这是十年前、二十年、乃至前三十年前的企业家们都不具备的,却是现在新一代浙商成功的原因。同时,这两点也是未来推动浙商的企业家精神更加升华,企业更加强大的重要驱动力。

  抓牢未来经济的“三支箭”

  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所谓“新常态”,就是我们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转折,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支箭”。

  第一支箭:工业化、城镇化。这股浪潮还有10到15年,所以钢筋、水泥还是需要的,制造业还是需要的,只是我们传统产业需要升级换代,需要在细分市场做得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

  第二支箭:服务业。我们今天的服务业才占经济总比例的43%,未来要到70%,这其中有10到15年甚至20年的一个高速发展期。

  第三支箭:走出去。中国已经出现大规模的制造业向东南亚、非洲转移的情况,这个趋势还会继续。

  机遇很多,比如在金融领域,从结构和占比上看,美国金融资产最大的是公募基金,第二大是退休金,第三是保险,第四是商业银行。而今天我们中国商业银行占整个国家金融资产90%多,是绝对的老大,对比之下,我们就可以发展其中的机遇。可以说,中国金融的刚刚拉开,金融创新的机会每个人都有。

  还有,未来的消费,是以中产阶级为核心的,而他们都需要增加收入,投资理财。中产阶级消费就是“吃喝玩乐”,还有健康、养老、教育等。可以说,中国遍地还是黄金,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大潮。

  企业家要不断看到未来的“短缺”

  郑永刚 杉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常态”对职业企业家来讲,是天天要遇到的事情。如今的新常态,是一些人带来了新变化,比如因为马云的电商,“老常态”下的传统店铺很多都关掉了,一些中小企业很痛苦——但这是现实,是未来发展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是迎合互联网这个时代。

  如果不想遭受淘汰和死亡,就要有深厚的忧患意识,任何产品都有其发展的周期,如果技术不创新、品牌不提升,就会面临被淘汰。如果你能看到创新带来的颠覆性革命,看到未来的“短缺”和需求,就不会被淘汰。比如特斯拉[微博]汽车,就把发动机消灭了,解决的就是环境问题。

  产品市场怎样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广大浙商要跟郭广昌、马云这两个标杆性代表学习,看看他们,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学不会也要学,必须去学。在死亡、淘汰之前,必须要认识到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性,否则就没有一线生机。如果你能不断看到未来的短缺和需求,去做对的事,做优秀的事,做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和产品,资本就会大量的涌入到你这儿。

  从“静、定”里寻找浙商的幸福

  周成建 美特斯邦威董事长

  不久前我去了不丹,这个国家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去了,我才发现,那里的城市很小,但所有的人、事、物都有一种内在的静定,都被一种祥和的气氛笼罩,这就是他们幸福的源泉。

  我们常常面临太多的选择,心里往往一片喧嚣,于是就容易做很多错误的事情。我们应该专注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世界都安静了,“静”会自然带给我们生存的智慧。

  另外,还要“定”,要能够在纷乱的选择中生出定力来,这就需要不对结果执着,因为一旦执着于结果,烦恼就产生了,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专注于过程。

  只要我们能够“静”、“定”,向内能够更好地接纳自我,向外可以跟家人、同事、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不仅浙商,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机会和能力。

  提升浙商创新升级能力反哺全球

  郭广昌 复星集团董事长

  上海浙江商会将我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地方连接在了一起,上海和浙江,我们在上海的浙商是上海包容、国际化的受益者。但是离开浙江越久,越觉得家乡是我们的根,作为新任会长,唯有继续团结上海浙商,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不断努力提升创新升级的能力。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浙商。这是一个全球化、国际化的益处,如今复星在不断的国际化,但同时我觉得更要积极回报、反哺每一个支持我们的地方,反哺浙江以及全球其他地方。

  █文/浙商杂志全媒体记者 牛金霞 摄/宋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朱云来货币发行投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NBA-詹皇18+7骑士7连胜 英超-曼联2-1
  • 娱乐张默被批捕3月未起诉 因案情延长羁押?
  • 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今召开 经济增速或下调
  • 科技开拓者:太阳能动力飞机背后故事
  • 博客马未都:只有浓眉大眼才能当好人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持马哲课本晾衣杆神似黛玉(图)
  • 肖磊:若持续降息牛市可能提前终结
  • 杨红旭:卖房炒股不是个发财机会
  • 朱大鸣:中国房子真的严重过剩了吗
  • 穆满起:巴菲特会追券商股吗?
  • 易宪容:国人如何来应对人民币贬值
  • 黄寒笑:如何寻找券商十倍股
  • 管清友:风起的逻辑 牛市里的三种风
  • 杨红旭:卖房炒房没有想象的那么美
  • 孔浩:A股奔驰在希望的原野
  • 彦纬:为什么说彩票百害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