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之路主要难点是存款利率上限

2013年11月12日 02:56  上海证券报 

  □ 张 春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难点是存款利率上限。如果存款利率和均衡利率相差不远,利率市场化推进会比较容易。最近,很多经济学家估计实际利率在4%至5%之间,目前存款利率距离估计的数值还很大,这表明推进利率市场化存在一定难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的先决条件之一,应尽快建立,其中关注两个主要原则:既要防止大风险事件发生时出现挤兑,又要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

  ■要培育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中国目前有国债期货,但需要更多不同期限的产品,金融市场需要更多的能够控制利率风险的工具。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指标。利率市场化如果成功了,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对提升中国金融实力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一定要控制好。

  9月底挂牌的上海自贸区所承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使命,就是作为金融创新一个试验田,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都可以在上海自贸区内先行先试。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两大任务,即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可兑换。

  资本账户的开放,其目的是要满足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从GDP总量来说,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中国的金融水平还停留在二流、三流,就完全不能与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

  作为资本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可以在自贸区建设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包括债权和股权)的平台,将交易的产品、币种的选择、账户管理的方法和总量的控制都设计好,这种特殊的资本账户方式可以达到风险可控又满足企业和居民对外投资需求,又能帮助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一定要推进利率市场化

  在很大程度上,目前中国的利率还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如果定价偏低或偏高,将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内资源配置出现失误、浪费。这就是为什么利率需要市场化的原因。但是,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渐进式的过程。

  对于利率市场化,其实仍有一些争议。美国次贷危机后,有观点争论说利率市场化也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美国利率市场化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完成的,而中国目前情况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很相像。在美国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金融机构竞争白热化,开始从事很多风险较大的产品和交易,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市场对此有不同意见,但是这个说法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

  利率是最重要的价格,错误定价会造成资源浪费。中国居民有很多闲置资金,而中国企业需要很多资金来发展业务,但是同时居民却找不到好的投资产品、企业也拿不到钱,这说明金融服务不到位,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因此中国一定要推进利率市场化。

  出于种种原因,央企、国企等很多的大型企业获取资金较为容易,但是中小企业融资则远远不够。这正是问题所在,容易拿到钱的企业往往不缺钱,而缺钱的企业则不容易拿到钱,尤其是对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可能更为重要的新型中小型企业不容易拿到钱。正规的银行体系无法满足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催生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但它们没有受到正规监管,又存在很大系统性风险。

  利率市场化的难点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近几年一直在加速推进,去年6月份存款利率上浮10%就是一个标志性动作。我相信,今后一年内,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仍会有新动作。

  那么,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难点究竟在哪里?为了促进发展经济,早期政府存在希望压低利率的倾向,但近年来,过低的利率导致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进而这些演变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体来说,中国的利率水平偏低,因此现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作用并不是特别大,主要的问题还是存款利率上限。因为中国总体利率水平偏低,如果进一步放开,利率上行,改革会牵涉一些既得利益,也是最难的。

  中国的存款利率和均衡利率到底差多远,如果离得不远,利率市场化推进会比较容易。最近有很多经济学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采用了不同方法。对于放开之后利率会走向哪个位置,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大多数观点估计实际利率会在4%——5%之间,目前存款利率距离估计的数值还是很大,这说明存在一定难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先决条件

  下一步该如何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对此,周小川行长曾专门发表过一篇文章,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些条件。我把他的这些内容理解并归纳为三项: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实际上是国家的隐性存款保险,但存款保险需要显性的形式。我们要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应对存款担保规定上限,目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都设有存款保险制度,都存在存款保险上限。

  对于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大家是有共识的,个人建议越快越好,其中关注两个主要原则:既要防止大风险事件发生时出现挤兑,又要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

  中国存款保险的上限建议不能定得太高,同时还要保护大多数小额存款人的利益。一般的国际规则是,存款保险保护80%——90%的中小存款者。在保额上限方面,比如美国原来是每个账户10万美元的,在金融危机期间提升至25万美元,因为当时银行挤兑比较厉害。中国究竟设在哪个位置?根据调查,我们认为存款保险上限定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为宜,这能够覆盖大多数中小存户。

  另外,还应根据银行风险差异来确定保费。银行风险评级比较高,则缴纳较高的保费,以防止出现银行的道德风险,这也是国际通行惯例。当然,其中也有技术性问题,比如银行的风险到底怎么评估。

  如何确定基准利率和风险定价

  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二个先决条件,就是如何确定基准利率。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主要利率由市场来决定,但是央行仍控制基准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因此,基准利率到底如何定,进而促进其他市场利率的形成,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有一个SHIBOR,参照了英国同业拆借市场的LIBOR来设计。央行也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了,希望SHIBOR成为金融市场定价的参照。因此,SHIBOR波动是不是太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反应和准确程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至于SHIBOR能不能作为基准利率,其实业界也存在争议。对于LIBOR的问题,很多国家认为最好采用基于真实交易的市场利率,因此欧洲银行参照回购利率。这在中国其实也有,央行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时使用的央票回购也有个利率。美国当时有一个联邦基金率,这些都是基于真实交易。

  至于今后中国究竟采用哪一个利率,我认为还可以探讨,两个可以都用。当然,下一步还有一个交易量的问题,银行间市场的隔月、一个月之内的交易量比较大,所以作为基准利率反映供求关系还是相对可以的。但是对于长期利率,由于交易量比较少,也存在问题,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中国的长期利率的收益率曲线。这对中国利率市场化也是一个障碍。我建议,鼓励银行发行期限较长的同业存单或大额存单,我也相信中国居民也有投资这种长期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所以这个长期的利率市场还是需要进一步发展。

  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三个先决条件,就是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普遍依靠简单的存贷款利率差吃饭,对于按照风险程度对贷款定价、以及进行风险管控的能力比较差。但是如果不放开,商业银行永远学不会风险定价,因此要逐步放开。

  在这个放开的过程中,要培育银行对各种产品的定价能力,而且要掌握对利率风险的识别能力。因为一旦放开之后,利率势必波动,进而提升银行风险,因此银行一定要对风险的识别、对冲以及用哪些产品对冲,制定一系列方法。中国目前有国债期货,但需要更多不同期限的产品,还需要利率互换等产品,金融市场需要更多的能够控制利率风险的工具。(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微博]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复旦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 体育策划-恒大模式能否救中国足球 高清特刊
  • 娱乐独家:冯小刚点将春晚 为杂技姐妹感辛酸
  • 财经公积金提取难演变成养老金 被指劫贫济富
  • 科技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350亿
  • 博客海南博主:台风海燕吹烂广告牌(图)
  • 读书苦孩子:光绪儿时饿得偷吃太监食物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
  • 李罗力: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均GDP
  • 郎咸平:全会能否开启中国变革新纪元
  • 皮海洲:让黑名单成为监管的闪光点
  • 姚树洁:习李新政如何触及改革深水区
  • 余丰慧:富人税的利弊权衡
  • 章玉贵:经济改革4.0确立增长新逻辑
  • 安邦智库:全球央行已经转向刺激通胀
  • 江濡山:习李改革新政的十大改革理念
  • 潘英丽:如何看待人民币自由兑换
  • 沈建光:四季度货币政策或将略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