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策略团队
5月18日至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考察并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策放松信号进一步增强。受政策刺激影响,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市场走强,与刺激性政策联系较为紧密的建筑建材、机械、房地产等周期性板块领涨A股。
我们认为,实现“稳增长”调控目标的关键还是要看积极财政政策。由于今年可动用的赤字规模较大,因此未来积极财政的潜在空间依然较大。而积极财政的着力点可能集中在基建、节能环保、绿色消费和物流四大领域。市场经过短期震荡后,结构性机会仍然活跃,继续看好蓝筹股,包括汽车、机械、房地产、金融以及政策推动下的环保与物流板块。
积极财政成为
“稳增长”的核心政策变量
4月份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后,政策加速向“稳增长”倾斜。从降准到节能惠民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再到上周末温总理的“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讲话,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稳增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而在财政和货币两大政策工具中,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经济下行过程中,积极财政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由于4月财政数据大幅低于预期,积极财政政策能否持续,成为市场焦点。4月全国财政收入10774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月大幅下降近1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0.3个百分点。与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相似,支出增速也迅速回调。4月份,全国财政支出7885亿元,同比增长8%,与上月比较回调幅度较大。
积极财政潜在空间依然较大
我们认为,未来财政政策潜在空间较大,积极财政有望持续,从而为实现“稳增长”宏观调控目标保驾护航。
首先,今年可动用的赤字财政规模较大。从表面上看,2012年计划安排的预算赤字规模为8000亿元,较上年缩减了500亿元,但实际上,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700亿元后,今年实际安排的赤字规模达到10700亿元,与上年的5190亿元公共财政赤字相比,扩大了一倍多。
其次,发改委项目审批加快,央行信贷渐进宽松,积极财政有望延续。近期,发改委项目审批速度加快,政府层面提速投资以稳定经济增长的意图日趋明显。根据发改委网站显示,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审批项目共计847个,而去年同期仅390个,是去年同期水平的2.17倍。
我们认为,随着地方政府换届结束,来自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将会逐渐高涨。而中央出于当前“稳增长”的政策目标需求出发,正在加快项目审批和放松信贷,这为加快地方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积极财政有望延续。
积极财政四大着力点
我们认为,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的积极财政政策将立足于扩大内需要求,首先是稳定投资,其次是刺激消费。其着力点可能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其一,提振基建投资,资金政策准备就绪。提振基建投资有望成为未来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一个着力点。我们注意到,发改委正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审批,部分高速公路网、机场和轨道交通项目获得集中审批通过,但新建铁路项目审批仍然悬而未决。从区域来看,明显倾向于中西部地区。
我们预计,以基建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和力度将加大加快,新建铁路项目将于近期开工,在建续建项目也将陆续复工,铁道部能够完成今年4000亿元的投资。由于去年铁路投资前高后低,因此今年下半年铁路投资增速有望由负转正。提振基建投资将成为未来稳定投资的重要力量。
其二,加快节能环保投资。近期以来,关于加快节能环保建设的政策和高层言论层出不穷。前不久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访问时即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要超过5万亿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力巨大。我们认为,未来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很可能加快。
其三,以重启节能家电补贴为代表刺激绿色消费。
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安排16亿元支持推广高效电机。据估算,一年内家电补贴可以撬动超过两千亿的家电消费,仅5月份预计乘用车销量增速有望达到15%,狭义乘用车18%。本次消费政策亮点在于:仅以高效家电和节能汽车为补贴对象,对于一般电器并无优惠,旨在通过政策刺激引导绿色消费,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加快落后产品淘汰。
其四,打通商品流通全环节,解决抑制消费的深层原因。当前商品流通环节不畅是抬高物价水平,抑制消费能力的重要原因。首先,我国长期以来“重制造、轻流通”的政策导向,导致国内流通业的发展受限。其次,高额的流通费用挤压了相关行业的利润。减轻流通成本,打通流通体系可以在短期内降低消费价格,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
我们预计,第二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将于5月底六月初召开。本次会议作为流通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级别最高的会议,其主旨不仅需要解决流通领域低效率、高成本的现实问题,更要将流通领域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桎梏,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消费水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