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亚玲:宏观政策总体微松或在明年二季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1日 02:00  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亚玲

  2011年是全球经济、政治颇为动荡的一年,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在盘点国内外大事记的基础上,我们对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展望。

  近期政策已开始微调

  今年初以来,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事件叠加。进入10月以来,全球经济数据恶化迹象明显,经济增长疲弱态势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蔓延开来。各国对2012年的经济走势的预测,显得异常谨慎,悲观论调有所抬头。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二次衰退,近期各国频频宣布或出台新的刺激政策。美国宣布维持现有极低基准利率至少至2013年中期;日本批准规模达12.1万亿日元补充预算案,并对汇率进行官方干预;土耳其、澳大利亚、巴西、瑞士、印尼、欧洲央行等国家和地区纷纷降息,以刺激经济复苏。

  2011年,以防通胀为中心的一系列政策,导致股市、债市低迷,实体经济间接、直接融资能力明显下降,金融体系流动性明显收紧,资金利率持续上扬。在政策持续收紧下,一方面,通胀形势似乎有所缓和,房价涨幅亦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持续偏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已露端倪,中小企业深陷融资难窘境,民间借贷风波被推上风口浪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逐季回落,前三个季度分别为9.7%、9.5%、9.1%,前期紧缩政策累加效应已影响实体经济。

  鉴于经济疲软迹象逐渐显露,温家宝总理10月在天津调研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预示政策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将不排除出现一些微小转向。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自9月以来停止了紧缩步伐,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流动性;出台小企业金融债、存贷比优惠等政策,刺激银行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财政政策方面,增值税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降低税负政策,将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为保证重点项目的有序进行,防止“半拉子”工程出现,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将铁道债列为“政府支持债券”。

  2012年,受累于“欧债危机”的世界经济形势将更加扑朔迷离,中国当然不能坐等寒流袭来,积极应对、未雨绸缪方为上策。当前一系列政策的及时出台,将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助于降低我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对经济产生托底效果。

  明年政策不会大幅放松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呈现诸多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在二季度或将放松,但由于通胀的压力长期存在,大幅放松的可能性较小,货币政策以总量偏紧、定向宽松为主。

  “保增长、扩内需”为政策首要任务。在外围经济萎靡的背景下,国内扩大内需的紧迫性将会不断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来不会放松”已经得到政府的确认,使得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明显减弱。2012年,保增长将会再次成为政府的首要工作目标。由于投资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保增长更要着力于促消费,促消费的举措不但表现在减少税负方面,还体现在在信贷政策上。将于2012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对个人债权其他债权,风险权重由原来的100%下调为75%;对购买首套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由原来的50%下调为45%。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银行从节约监管资本角度支持个人金融的发展。

  2012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有望缓步下行到5%的平台上。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放缓,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同比降低,带动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下降;同时,对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将逐步回落,原油、铁矿石近期价格回落佐证了这一点,相比2011年,输入性通胀压力会有所降低。2012年,随着外部经济的低迷,在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贸易顺差将会进一步减少,从而减轻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规模。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万亿元。2011年到2012年将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集中到期时间,约合4万亿元,而全国财政收入在2010年约8.3万亿元,年度还款占收入的25%左右,流动性风险较大。为了防范可能的风险暴露,预计中央政府将会扩大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范围,以增强其融资能力;银监会将会在融资平台完善风险缓释和整改增信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综合研判,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平台债务风险将会得到有效缓释和控制。

  综上所述,明年宏观政策总线如下:第一,“先定向宽松,后总体微松”。定向宽松主要集中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因而中小银行有望成为“定向倾斜”的受益者。总体微松预计出现在2012年二季度,由于顾忌货币充裕导致通胀可能卷土重来,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第二,一旦经济增长势头呈现下行趋势,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第三,基准利率将会基本维持不变,既可以增强对抗通胀的能力,又不至于增加实体经济,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负担。 (作者系哈尔滨银行投行部首席研究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