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月PMI数据:“紧缩”效应显现 警惕超调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 14:46  全景网络

  事件: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的2011年2月官方PMI为52.2%,较1月下滑0.7个百分点。2月汇丰PMI指数为51.5%,较1月下滑3个百分点。

  评论:

  货币政策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官方PMI指数自2010年12月起,连续3个月回落,回落速度逐步收窄;2月汇丰PMI初值加速下滑至51.5%,为7个月来的最低值,这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观点制造业景气度正在调整。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旨在回收流动性并打压通胀,但不可避免地对内需产生负面影响。连续收紧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

  外需复苏强劲,部分对冲内需萎缩,但二季度后内外小周期或碰撞,须警惕政策超调风险。2月新订单指数较1月回落0.6个百分点,而出口新订单指数较1月小幅上涨0.2个百分点,外需增长强劲部分对冲内需萎缩。美国PMI连续7个月上涨,欧元区PMI连续6个月上涨,而中国PMI则连续3月下降。从近期PMI数据的分化,我们观察到内外经济周期的错位。随着美国QE2政策的推出,美国经济景气度逐步回升,消费支撑整体经济复苏持续性,而薄弱环节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也逐步好转,整体经济进入加速复苏周期;欧元区在债务危机得到缓解的背景下,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德国经济发展强劲。

  一季度进入制造业去库存小周期。2月PMI的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分别为46.4%和49.5%,较1月分别下降1.5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整体一季度连续下降,说明企业在经历了四季度的一轮补库存后,开始再次去库存。

  成本推动通胀压力加大。2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70.1%,较1月上涨0.8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购进价格指数均达到70%以上,而生活消费品类企业购进价格指数仍在60%以上,由此可见成本推升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制造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如食品加工及农副食品制造业和纺织等行业发展已开始减速。我们认为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上涨主要来自输入性通胀,而油价高企和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可能使成本推动通胀压力持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