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拿热钱吓自己不敢加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4日 01:47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罗晟

  针对近期国家对物价的全面调控,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早报记者表示,近期行政干预的目的是将物价调整到4%以内的可控范围,而不是简单地把物价压低。

  潘向东认为,在收紧货币存在较多顾忌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临时调整物价是一个次优选择。当局的政策目的是防滞涨,而不是防通胀。所谓滞涨就是在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下,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这一轮自2008年底以来的经济增长是在刺激政策下实现的,并不很稳固,又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若只单一地收紧货币,会使得经济增速下滑,同时海外货币环境宽松,难以使国内的通胀下降。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行政手段调控物价到一定程度会扭曲市场价格,但在短期物价压力高涨的情况下,该手段仍是利大于弊。

  潘向东认为,在2007年,中国面临防通胀和经济过热的问题,政策当局主要是从货币政策角度控制物价,行政措施仅是一些配套临时措施。而现在中国面临防滞涨问题,为保增长,货币政策不能收得太紧;为控通胀高企,故当局只能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平抑物价。

  潘向东认为,目前平抑物价的行政手段,更多是当期涨价因素的递延。当局把一部分当前需要涨价的因素递延到未来上涨,以化解当前较高的通胀压力。比如水、电、气价格、粮食价格的调整,可以在未来物价压力较小的时候进行理顺。

  行政手段是否会扭曲物价?潘向东认为,这只是特殊时期采取一些非市场化的手段。以美国为例,作为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它也在采取货币刺激政策,来防止物价过低,陷入通缩。

  潘向东预计临时行政干预措施会持续到2011年春节之后结束。在近期海外货币环境可能进一步宽松的情况下,国内通胀压力不会明显减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许小年对早报记者表示,政策当局应权衡控通胀和防热钱的利害关系,“应通过利率调整,直至通胀预期消失。但别拿热钱吓唬自己不敢加息。天下有免费午餐么?宏观经济政策永远是权衡利弊。每一项政策都是成本和收益。要控制通胀必须加息,其成本就可能是准备有热钱进来。当局要是害怕热钱进来,就得接受通胀高企。”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官员俞建拖对早报记者表示,不管是未来再次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要注意防止货币政策收紧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当局可在货币政策上加紧控制通胀的力度,但是在财政政策上还要保证民生领域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避免市场供给出现问题。俞建拖还建议,当前仍有必要通过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调整来减少通胀压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