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央行宣布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 年10 月20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主要观点:
1、“控通胀”成为货币政策优先目标。更深层次或说明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已摆脱犹疑不定,短期内控通胀优先。
2、加息时点意味着体现了宏观调控者对未来通货膨胀持续性的预测,而货币博弈期间,加息是需要魄力的。
3、加息的期限结构还意味着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支持。它有利于遏制存款活期化趋势、鼓励中长期贷款,从而稳定银行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隐含对未来较高的通胀预期。
4、后续加息仍有可能。考虑到四季度CPI 将有所下行,经济同比增速仍在回落,年内再现加息的概率不大;而在明年上半年,在中性假设情形下,我们预计CPI 将较快上行,央行将择机加息2 次左右,由此,从2011 年全年看,负利率状况将基本消除。
评论:
一、“控通胀”成为货币政策优先目标
央行此次加息的时间点刚好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之后,在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三季度宏观数据之前。我们分析,加息的主要目的在于“控通胀”,这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的终结——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高位,基准利率上调开始。背景在于:一方面9 月份CPI 或创年内新高,负利率已持续八月,居民储蓄存款活期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资产价格有泡沫化趋势,不仅近几月房地产市场升温,资源品和农产品价格在投机因素驱动下亦上升明显。此外,21 日公布的GDP 增长必将偏高。
进一步看,此前政策目标似乎在保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之间转圜,当局在政策目标优先次序上摇摆不定,此次加息或意味这方面的犹疑告一段落,短期内控通胀优先,而在从十七届五中全会至明年“两会”期间,中期政策定调方面调结构更优先。
二、加息时点意味着四项政策考量
一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后,加息是短期宏观收入结构调整的一项工具。提高无风险金融工具收益率(特别是中长期定期存款),降低在未来6 个月可能继续攀升的资产价格泡沫。
二是可能出现持续的工资上涨和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型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加息为上述改革预留了宏观政策工具空间。
三是在三季度宏观数据公布前,加息是体现了宏观调控者对未来通货膨胀持续性的预测,即大概率事件是在2011 年6 月前通货膨胀可望保持相对高位,即3-4.5%之间。
四是在货币博弈期间,加息是需要魄力的。这体现了当局对美元走势、人民币升值的信心,加息是本外币政策综合考虑的结果。利率平价显然是需要考虑的,但升值不见得是坏事;美国中期选举告一段落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会有所缓解;此外,我们可以增持美元债券,以继续支撑美元汇率。
三、加息的期限结构还意味着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支持
表现在:尽管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提高幅度相同,但较长期限的存款利率提高幅度高于贷款利率。其中,二年期存款利率上调46bp,至3.25%;三年期存款利率上调52bp,至3.85%;五年期存款利率提高60bp,至4.2%。而一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均仅提高20bp。
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央行意在遏制存款活期化趋势、鼓励中长期存款,从而稳定银行资金来源,而中长期存款来源的稳定性可以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降低再融资压力。另根据华泰联合银行组测算,此次加息对银行息差的影响偏正面。
四、后续加息仍有可能
展望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考虑到四季度CPI 将有所下行,经济同比增速仍在回落,年内再现加息的概率不大;而在明年上半年,在中性假设情形下,我们预计CPI将较快上行,央行将择机加息2 次左右,由此,从2011 年全年看,负利率将基本消除。
但自明年一季度起,货币政策走势可能将注意两点:一是美国经济是否继续保持低迷,最终仍将反映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二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和节奏,这将决定未来的通货膨胀——理想状态是,CPI 可以高一点,房价低一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