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二五市政投资将达7万亿 铁路建设成长期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3日 09:48  今日投资

  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条件。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其提供的服务,对经济增长有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直接带动能源、原材料、金融保险、公共服务等多行业的生产和消费,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财政和居民收入。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投资和消费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用轿车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他指出,“十二五”期间仍需要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10年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将突破1万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此项投资总额在7万亿元左右。

  “十一五”之前和“十一五”规划期间的交通基建投资

  由于过去10年的大规模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已显著改善,投资者对中国找到足够多投资项目的能力或存顾虑。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已有一些国有机场、公路和高铁的开发项目开工建设,但结构性交通瓶颈(散货港、铁路和公路)依然存在。从2007年铁路投资开始加速,弥补了公路投资增速明显放慢的影响。水路投资增速也已回升。城市地铁系统已成为大城市基建支出增长的新动力。

  住建部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7000亿,可能仅次于高速公路和铁路投资。不过,交通只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供水、燃气、热力管网等市政设施不能有效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处理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市政公用设施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同时,除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外,全国铁路、公路、机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十二五”期间也将继续扩大。

  据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安国栋透露,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测算,“十二五”铁路投资将需要3万亿元,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也需要加快,2011-2020,需要投入3.05万亿元,其中1万亿需要政府出资。

  中国地铁线运行里程(公里)

  铁路建造承包商是得益者

  铁路运输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又环保的交通工具,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中国拥有的铁路营运长度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铁路网明显地发展不足,亦不足以支撑国家强大的经济增长。中国铁路相对国土面积的密度仅有每100平方公里0.81公里,日本却有每100平方公里6.21公里,而美国则有每100平方公里2.31公里。在各国当中,中国铁路的使用率为最高,这导致中国铁路严重负荷过重。其货运使用率约等于日本的30倍。但就道路系统而言,负荷过重的情况还未如铁路般严重,而比起其它国家亦有相对地高密度及只有中等程度的使用率,因为中国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对公路基建的投资增加了一倍。因此,于1998年至2007这十年间,中国公路的营运长度经已增长约1.8倍;相比铁路则增长17%。

  之前,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长期发展计划、以及零八年十一初公布的刺激经济计划都表达其建造充裕基建(特别是铁路)的决心。中央政府对铁路投资的占比在2001年至2006年间高达接近平均90%,而各地区政府及私营机构就贡献其余部分。但就其它交通基础建设而言,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各提供约占四成的总投资。因此,预期投放于铁路的资金将比其它交通基建较为可靠。同样地,当考虑到总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的约60至70%将被拨作基础建设投资,而且该总额的40至60%会指明用在建造大桥、隧道、道路及铁路上;铁路建造承包商将会是在这些经济刺激计划下最大的得益者。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平台的数据进行编辑,不代表今日投资的观点,本篇文章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投资的依据,投资者宜谨慎控制投资风险。

  资料来源:今日投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