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季GDP或增12% 引发过热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8日 04:52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 胡岩 发自北京

  “过热”之争

  正方

  中金公司认为,物价同比上涨的幅度有扩大趋势,从环比来看,无论是CPI还是PPI都只是符合历史上的季节性趋势在逐步回升,并没有加速上涨的迹象。

  反方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一旦超预期的数据出现,货币部门便有了“借口”,出手近在咫尺,预计4月中上旬将是货币政策微调的时间窗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信息发布日程,3月份以及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将在本月15日公布。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对市场机构和经济学家进行采访后发现,各方预期3月份工业增速和一季度GDP均大幅增长,其中GDP最高或增12%;而各方均认为3月份CPI涨幅将较2月份有所回落。

  快速回升的数据引发学界对经济过热的争论,一些观点认为,由于近期物价并未出现加速上行趋势,导致经济和工业增速在第二季度回落的不确定因素也依然存在,因此当前经济并未过热。不过随着工业增加值、信贷等5项增长数据进入“红灯区”,一些经济学家预警未来几月中国经济或又一次面临过热。

  CPI不会破“3”

  记者综合多家机构预测发现,3月份CPI出现小幅回落几乎是各方共识,各方预计的涨幅在2.4%~2.7%之间,主要的判断依据是春节因素减弱以及食品价格回落。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三季度以前,CPI将在波动中上升,但3月份CPI涨幅将会回落,最主要原因在于物价的季节性回落,尤其是食品价格的回落。

  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虽然通胀预期上升,但近期CPI的上升主要是受食品价格的推动。由于“倒春寒”天气的影响,今年食品价格环比跌幅呈现逐周缩小的趋势,其整体环比跌幅要低于往年,这可能使3月份CPI同比不会较2月份大幅下滑。

  预计3月份PPI同比涨6%

  对于PPI,多数机构认为由于2月份中下旬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呈持续攀升态势,PPI将持续快速上涨,预计3月份PPI同比涨幅超过6%。

  华泰证券预计PPI预计同比增长6.2%,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上升通道,CRB指数3月同比涨幅仍有27%。从国内情况看,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近10%,这将导致PPI的生产资料价格仍将以较快速度上升。而PPI生活资料部分则保持相对平稳。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3月份PPI环比将高于2月,同比较上月上行1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PPI将连续4个月保持快速上涨,进一步加大了通胀预期。”

  一季度GDP或增12%

  从各方观点看,一季度GDP增速大致处在11%~13%这个区间。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3月PMI指数强劲反弹,表明制造业活动正在继续快速扩张,预计3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可能会超过年同比20%,一季度实际GDP增长或高达12%。

  中金认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达到11.5%,通胀将维持在2.5%的温和水平,并预计人民币可能于4~5月份恢复渐进性升值。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的警情指数已进入“红灯区中部”。

  业内专家对3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速继续保持乐观估计,预计投资增速仍在高位运行。

  孙明春预计,受去年基数较低的影响,今3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可能会超过年同比20%。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计,3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21.9%,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18.0%。

  汪涛对记者表示,尽管有迹象表明3月份中国可能会出现贸易逆差,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由于政府相关投资的增速回落,经济增长势头将从第二季度开始放缓。

  加息时间窗口来临?

  从目前各方的预测情况看,代表通胀形势的CPI仍旧相对温和,只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工业增加值数据将继续呈现快速上涨态势,而这将直接带动GDP的走高。

  李慧勇指出,眼下是一个政策“敏感期”,3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可能将会是决定央行采取一些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一旦超预期的数据出现,货币部门便有了“借口”,出手近在咫尺,预计4月中上旬将是货币政策微调的时间窗口。

  不过,鲁政委对记者表示,真正决定央行是否祭出更严厉调控手段,还是10日左右公布的3月份的货币信贷数据,如果信贷在可控范围内,即便CPI等数据超预期,央行也很可能继续仅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法调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食品价格开始季节性回落,如果三月份CPI增速减缓,将在一定程度减轻加息的压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