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记者 韩晓蓉
随着中美两国针对人民币汇率展开的争论在近日显现出缓和迹象,各界也将关注点转移到中国的对策上。
对此,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昨日即在首期“复旦兴业问学讲堂”上提出,当前人民币汇率要保持基本稳定,但是要增加灵活性。他说,他个人建议中国可以实施“人民币双重汇率目标区域制度”,且目标波动区域控制在正负3%左右。
成思危同时还称,目前2.4万亿元的外汇储备过多,8000亿元已足够,他认为,今年通胀趋势明显,利率调整措施需谨慎,防热钱过度流入。
成思危在昨天的演讲中着重声明:汇率问题是主权问题,决定权在国家,不能屈服于外界的压力。
他说,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但是要增加灵活性。“不能完全根据央行参考一揽子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它有一个问题。它完全等于市场的信号、供求关系影响很弱。”成思危称,“这样实际上并不利于我们及时应对国外汇率的变化,本来一揽子就是有一个平衡的关系,但是你参考一揽子没有真正运用这个机制。”
他的建议是,人民币可以实行双重汇率目标区域制度。而所谓双重汇率区域制度,就是分硬、软区域制度。
简单而言,即在汇率目标已确定的情况下,在已设定的一个波动范围内,汇率完全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一旦超出这个区域边界,则由央行采取市场的手段干预,大量买进外汇或者是抛售外汇。
成思危称,汇率目标区域制度,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确定多大的波动范围,二是确定中心汇率。他认为,在初始阶段,波动范围可设窄一点,他提出的目标区域是正负3%。
至于建议该制度的原因,成思危称,首先就是该制度保持了汇率一定的灵活性,起到一定的市场机制作用,但是央行依旧掌握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