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在2010年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达成共识之后,每个月的信贷额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1月超额,2月已回落,3月或探底。”业内人士用一句话描述了虎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节奏。对银行而言,信贷规模受控并非坏事。在2009年信贷井喷时,银行多采取的是“以量补价”策略,当信贷规模受到控制时,“以价补量”成为银行的现实选择。
监管层的限贷令与资本市场对资金的旺盛需求相冲突,如何科学安排12个月的信贷供应考验着银行的智慧。
2月四大行信贷剧减
3月3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2月四大行新增贷款约为2940亿元,其中农业银行2月新增信贷约820亿元,位居四大行之首。工商银行2月新增约780亿元,建设银行新增约760亿元,而一向冲锋在前的中国银行约580亿元。
四大行不到3000亿的新增信贷水平,与1月份近4800亿元的规模相比有较大回落。如果按照1月份四大行新增贷款占当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的34.5%计算,2月新增贷款总量将在8000亿元左右。
有专家分析预计,若按照2009年四大行一度撑起信贷增量半边天的局面推算,今年2月新增贷款很可能接近7000亿,尽管城商行和农信社依旧在2月新增信贷中占比较大,但四大行新增贷款占2月新增贷款总额40%左右,这与1月相比,占比提高了约6%。
事实上,在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控后,四大行信贷量收缩显现初步效果,放贷速度也明显减缓。尽管如此,就目前的调控力度而言,并不会造成国有银行放贷紧缩过度。“因为1月份投放量比较大,2月份根据银监会均衡放贷的思想,新增信贷量适当压缩是正常的。”海通证券分析师佘闵华称。
今年1月超额放贷1.39万亿,即便2月控制在万亿以内,同样使得3月份的信贷投放比例骤然收窄。
按监管层较为倾向的全年季度之间3∶3∶2∶2的新增信贷分布测算,3月新增贷款额度仅为1600亿元。尽管上述比率不是刚性要求,但与2009年3月1.89万亿元新增信贷相比,今年同比数据料将大降。
而信贷规模受控,对银行而言并非坏事。在去年信贷井喷时,银行多采取的是“以量补价”策略;当信贷规模受到控制时,银行执行的是“以价补量”的策略。
多位接受《华夏时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在新增信贷规模上,银行大都采用“齐步走”的策略,都不会跑得太快。尽管新增信贷规模受限,但银行议价能力有所提升,“以价补量”成为银行的现实选择。
一方面是监管层限贷,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充裕的信贷需求。在2010年全年信贷7.5万亿元总量的框架下,银行将怎样在全年时间内进行调整?《华夏时报》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信贷的投放是央行和商业银行博弈的过程。
银行与监管层的“拉锯战”
事实上,引发信贷控制和按日监控银行放贷的原因是今年前两周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
2010年1月份第1周,新增贷款达6000亿元。这引起了央行的警觉,1月7日,央行提高三个月期央票的发行利率4个基点,同时提高了91天正回购的利率3个基点。1月18日,央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迈出了收紧货币政策的第一步。在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月12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银监会也出台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执行放贷条件,加强贷款用途管理。
瑞银集团首席分析师汪涛表示:“如果继续放任这样的放贷速度,贷款总量就会远远超过18%的目标增速(这一增速被认为是‘适度宽松’的),贷款发放和投资的失控可能会使通胀大幅上升并(或者)带来更大的资产泡沫。”
但在目前的监管框架下,银行仍在努力与监管层就政策收紧的步伐和方式探讨着争论着。
“至少在每个月初新增额度下来后,我们还是会抓紧时间将其放出去。”一家股份行总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汪涛对此现象分析称:“在此过程中的每一步,银行都将试图跑赢政策,而政府将试图不断加大对贷款的控制力度。在今年的每个月、每个季度我们可能都会看到这样的拉锯战。最终结果可能是新增贷款净额至少7.5万亿元,但这一过程将走走停停,从而导致许多不确定性,造成市场对银行业信心脆弱。”
她认为,预计一季度新增贷款净额将达3万亿元左右。如果政府无法控制贷款增速(例如,如果一季度净新增贷款超过3.5万亿-4万亿元),并且(或者)通胀上升得更快,那么政府将会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包括放缓项目审批。
这一拉锯战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情绪产生持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