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泰君安:中国特色的积极财政政策

  调研发现,很多企业觉得今年税务局上门越来越频繁,让我们觉得有必要重新研究“财政政策”。毕竟,财政政策一方面是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是财政收入政策。中国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和西方国家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里,理想的财政政策应该是逆周期的——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政府应该主动扩大支出(或者同时降税等),从而产生较大的财政赤字;而在经济景气时尽量节余,以便在整个经济周期上追求财政收支平衡,而在单个年份财政盈余却可能有很大的波动。

  但是,中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却是在尽量回避产生大的财政赤字,即便是在上一次经济陷入严重困难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1998-2000 年,产生的预算赤字以国际标准来看都是极小的。截至今年9月,2009 年全国财政已经实现了7284 亿元的盈余。如果政府有盈余的话,产生支出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如果为了避免扩大赤字通过各种手段增加收入,可能会挤占了非政府部门的支出。这里不是要花费笔墨去讨论实质上是财政收支平衡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私人部门投资的挤占效应。我们更关注的是中国特色积极财政政策逻辑的后续演化。

  第一个问题:当前的财政政策是否也存在“退出”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如果存在,这个“退出”只不过是伴随着“保增长”向“调结构”的转化而改变支出的形式。即从当前政府直接创造终端需求转化为通过政府对财富进行转移支付。而且考虑到今年的财政支出有相当部分是用来支撑杠杆(有媒体报道2008 年至2009 年5 月至少有3.5 万亿的贷款流入了政府融资平台),显然仅仅依赖融资平台的能力还本付息是不可能的,政府最终必然需要为其中一大部分买单。按照5%的利率估算,这就相当于未来好几年内每年额外增加了将近2000 亿元的支出。因此财政支出继续加速上升是必然的,只是速度取决于中央政府推动“调结构”的力度。

  第二个问题:在这种年度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逻辑下,财政收入会受到什么影响?从可行的路径来看,唯有加税或者继续依靠土地财政(本质上就是变卖资产)。因此一种可能的情景是房地产市场再次陷入狂热,拉动土地财政继续支撑“调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以房地产为支柱的经济本质上是强化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因此依赖房地产市场推动与“和谐社会”的“调结构”存在根本性内在矛盾。另一种可能就是增税,包括落实资源税、物业税在内的税收改革以及加强所得税征管。此两种情景的路径和导致的结果完全背道而驰,究竟是哪一种,同样取决于中央政府“调结构”的力度。(国泰君安 张 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