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观研究:警惕输入性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 14:18  全景网

  我国经历了四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四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79年-1980年、1987年-1989年、1993年-1995年、2007年-2008年。每轮通货膨胀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产生。通过对影响通胀产生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首先,通货膨胀受自身波动的影响最大;其次,国际小麦价格和工业增加值对CPI解释力度较强;第三,原油价格对CPI影响不明显,在滞后期达9个月时,其对CPI的影响才开始显现,但原油价格与PPI相关性较大;最后,在滞后期为3个月时,外汇储备增速变化开始对CPI有一定的影响。

  输入性通胀主要通过贸易性和货币性途径

  贸易途径主要是通过进出口商品传导至国内商品价格。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进出口商品指数的涨落,对CPI和PPI的走势,具有很强的先导性和带动作用。

  由于我国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放开,货币性输入对我们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余额的持续增长,增加了我国的货币供给,从而对国内物价产生影响。从两者的关系图上看,在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外汇储备增长变化对CPI走势具有一定的影响。

  未来通胀压力来自输入性通胀

  经济增长保持一定增速,会促进通胀产生步伐,但是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自我实现;国际小麦价格年内价格上涨有压力;外汇储备增速受阻。因此,仅在GDP增速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带动下,通胀压力年内压力不大,预计明年一季度出现温和通胀,但是一旦明年欧美经济体货币投放从银行体系进入实体经济,全球通胀不可避免,中国难免进入被动输入通胀的局面,尤其是明年后半年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