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资金出入股市样本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8日 0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信贷资金撤离对股市短期有冲击,但有助于实体经济复苏,长期看仍是利好。

  本报记者 曹元 深圳报道

  8月7日,吴华(匿名)撤出了全部贷款资金,当日沪指下跌2.85%。

  当市场一直怀疑社保、保险、私募和游资中,谁是此番做空A股的力量时,吴华跟记者的交流证实,市场存在另一股撤退暗流——信贷资金。

  吴华是浙江杭州萧山区某民营纺织厂公司的老板。在杭州萧山,登记在册的纺织业生产企业数量达400余家。而纺织产业链上的企业更为众多,从PTA到化纤;从织造到印染;从服装到纺织品贸易。

  去年,这条产业链为萧山创造了1350.58亿元的工业产值,占萧山全区工业产值的四成多。这些生产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据吴华介绍,先后从股市中撤离的还有其他同行们,但具体从股市中撤离的资金则不可考。

  今年以来,剧增的信贷资金中有部分流入A股的质疑不绝于耳。仅上半年,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预计资金量,从3000亿元到1万亿元不等。也有分析认为,近期调整有信贷资金撤离的因素。

  吴华的介绍提供了一个样本。

  “胆小”的信贷资金

  春节刚过完,吴华就接见了某国有大型银行萧山支行信贷员的登门拜访。信贷员此行目的是让吴华贷款,同时答应给予利率折扣。作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做纺织的民营企业,很少能享受此优待。

  过去,纺织企业的抵押物无非是厂房和生产设备,可在银行那里,其抵押值很低,一般不超过评估值的四成,多数是两三成。因此,纺织业企业的贷款并不容易。

  但今年,宽松的货币政策让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标准放松。据广东某银行分行内部人士介绍,年初,该行对信贷部门调整了考核要求,去年是控制贷款规模,但今年要求市场占有率提高,跑赢大市。因此银行公司业务部门纷纷在客户中寻找可贷款对象。

  吴华称,他的企业经营情况一直良好,现金流较为充裕是银行主动找上门的原因。

  3月份,吴华获得两三千万元的第一期贷款。具体金额他不愿意多说。但对吴华而言,最头痛的是这笔贷款如何处置。

  其实,上半年,萧山区纺织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出口订单年初曾回暖,但去库存化之后又冷了下来。萧山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数据是,1-5月,萧山区经检验检疫出口服装共10030批,货值29111.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6.4%和6.6%。这是2006年以来,该区纺织服装出口首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当然,贷款投入购置生产设备,钱很容易就能花出去,但开工率已经不足,如加大设备的购置可能造成亏损。”吴华告诉记者。

  此时,吴华认识的一些做投资的朋友建议他投资股票。深圳一位私募对他说,市场回暖,风险不大。而吴本人也一直参与市场。

  吴华决定冒一冒风险,于是拿出30%的贷款资金投资股市,“我不敢全部投进去,而且进去的资金如果亏10%,就立即止损,确保能够偿还银行贷款。”

  半年的实战中,吴华选择投资的并非活跃题材股。“我就投资大盘股,涨得虽慢,但风险低。”对他而言,风险至关重要。

  7月29日,沪指大跌5%惊动了吴华。至8月7日,他果断撤出所有信贷资金。吴称,他将信贷资金撤离股市有三方面考虑:首先,已获取理想的收益,据他介绍,此番入市总计约赚取30%的收益;其次,他接到银行信贷员的电话,询问贷款资金去向,“这表明银行确实在调查贷款资金流向”;最后,他看到市场出现大幅调整,风险加大。

  即便只有30%的收益,也足够吴华偿还全部借款利息。他借款期限是1年,贷款利率为央行规定的下限,只有4.779%。记者假设吴华贷款3000万元,一年利息则为143.37万元。而他投资股市的资金约900万元,收益270万元,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后,还盈余126万元。

  押房入市

  据吴华介绍,虽然许多同行也将贷款投入股市,但跟他一样,多数是谨慎投资,不会将资金全部押注股市。“借来的钱,保证它的安全最重要”。

  跟吴华的类型不同,另一种利用银行贷款炒股的资金,更喜欢全仓进入。

  去年10月22日,央行出台一系列刺激房市的政策,规定自当年10月27日起,首套房可首付两成,利率打7折,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打折后只有4.158%。如此低利率,给许多有房族巨大的套利空间。

  深圳某私募公司投资总监介绍,他们有些客户将房屋抵押贷款,然后购买他旗下的结构化产品。而该公司结构化产品的年收益率至少10%。这意味着,没有重大投资差错的情况下,这些客户可以获得至少5.852%的无风险收益率。

  上述投资总监称,他有好多朋友愿意冒更大风险,将贷款全部投资股市,其中,也有这家私募公司的专户客户。据他了解,这波调整中,他们没有出货。

  和吴华的行为对比,虽然都是贷款炒股,但吴华是企业管理者,更注重防范风险。

  市场传言,许多国企贷款资金入市。记者采访的上海某国企财务管理公司证券市场投资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没有这种现象。他称,首先该公司在产业投资中需要资金;其次,公司也没有从股市中赚钱的动力。

  瑞银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中,资金的确会进入资本市场,但数量不会很大。以股市为例,根据已公布数据,上半年,市场净流入资金约4600亿元,其中很多是基金经理提高他们自有股票的权重——但即便所有新流入资金都来自银行借贷,与同期新增的7.4万亿元贷款规模相比,也很小。

  下半年,银行贷款政策进行收缩已成为市场共识。广州某基金公司研究员认为,逻辑上分析,贷款收紧,贷款资金要抽离股市回到生产。这对股市短期有冲击,但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复苏,长期看则是利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