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通胀预期再次高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5日 06:42  信息时报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价格泡沫化或集中在明年出现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袁峰

  近期,伴随着黄金、石油、有色金属三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加上近期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攀升,全球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再次高涨。恶性通胀似乎就在大家眼前,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不过,经济学界和投资界对于全球通胀是否真的会来以及何时到来仍存在争议。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今年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因为今年只是会出现通胀第一阶段的苗头,即房价、资源等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而价格泡沫化更多将集中在明年出现,因此明年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更可能发生,不排除大幅加息的可能。

  专家称未来通胀不可避免

  1~4月,国内创下了5.17万亿元的天量信贷,且5月信贷总额仍高达6645亿元;国际资本市场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2009年年初至今的上证指数涨幅超过50%,3000点的高位也近在咫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反弹,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石油,在3个月内价格从不到40美元飙升至70美元。此外,国内房价又开始恢复上涨,深圳、北京、广州的房价从3月份开始已出现20%~40%的不同涨幅。

  这一切的产生都在证明,通胀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广发证券基金分析师陈雨虹认为,在市场需求并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短期飙升的合理解释就是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这与政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不断提升流动性不无关系。而股市、楼市的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也不仅仅是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乐观判断,更多的还是对通胀的预期。

  日前前来中国参加活动的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也认为,美元正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成灾,如果流动性以信贷的形式流入实体经济,将会带来巨大的恐慌,再加上金融投机的推波助澜,未来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

  通胀或伴随衰退一同到来

  目前,各方对通胀预期出现的时间点分歧很大。一些观点认为通胀尚为远虑,短期内我国通胀压力并不大,今年之内都不会有通胀出现。但也有人士预计今年7月份之后将出现比较强烈的通胀预期。不过市场普遍认为通胀在今年成为现实的概率相对较小。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分析指出,预计三、四季度的CPI增速分别为-0.4%、1.0%,CPI增速将在今年四季度转为正值。国海证券最新研究报告也透露,受国内需求因素推动,国内物价降幅开始有所收窄,在年底有望走出负增长,12月份CPI当月同比增速可能达到0.8%左右的水平。摩根斯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认为,CPI下跌已到底,其跌幅会在下半年慢慢收缩并在第四季度转为正值。

  著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对于全球经济,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阶段,美国、欧洲等地区想真正走出危机,至少还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他由此判断,2010年全球经济会出现二次衰退,而到时候通胀将会伴随着衰退一同到来。

  何时收紧银根成关注焦点

  CPI向来被视为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指标之一。如果CPI在下半年转正会否引起宽松货币政策掉头转向呢?国海证券最新报告也指出,从货币政策来讲,中国央行难以单独实现货币政策的根本转向。目前全球央行以推高通胀为己任,在实体经济仍在通缩、仅是通胀预期有所抬头,因此不太可能立即改变政策方向,更何况明年可以预期的通胀水平亦将较为温和。所以,预计下半年央行仍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或者转向紧缩的可能性都比较小。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先生日前在华安基金举办的锐智沙龙上指出,现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何时经济见底,而是何时重新收紧银根。在大量的银行贷款之下,热钱大量产生,并由股市向地产蔓延。陶冬认为,明年一定会加息,而且是大幅加息。

  “11月、12月可能会有通胀迹象,明年上半年可能出现滞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向媒体表示,如果CPI转正,存在出现通胀的可能性,因为中国通胀因素的40%是输入型通胀,包括国外原材料价格垄断、政治因素等,央行有可能因此放缓信贷规模。

  量子基金创始人 索罗斯

  美元正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成灾,如果流动性以信贷的形式流入实体经济,将会带来巨大的恐慌,再加上金融投机的推波助澜,未来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陶冬

  在大量的银行贷款之下,热钱大量产生,并由股市向地产蔓延。明年一定会加息,而且是大幅加息。

  独立经济学家 谢国忠

  2010年全球经济会出现二次衰退,到时候通胀将会伴随着衰退一同到来。

  另类视点

  通胀不可持续无需过度担心

  对于目前的通胀苗头,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通胀并非必然诞生。这是因为全球各主要央行既然能在危机时开动印钞机将货币发出去,就能够在确认经济复苏之后将货币迅速地收回来,从而将今后的通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中信证券分析师张为告诉记者,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经济将下滑2.9%,低于其早前估计的降幅1.7%。这说明经济复苏远没有预期中的乐观单靠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支撑无法维持高油价格。从这方面看,目前原材料价格带来的高通账是无法持续的。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也指出,前5个月铁矿石、铜、铝甚至煤 (中国在较大程度上能实现自给自足的煤矿)在进口量上已创历史纪录。但是这种进口背后的动力是战略储备和套利买进。民间需求依然疲弱,表明原材料进口的上涨水平不可能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也表示,现在消费者并没有特别强烈的购买需求,而且市场上的消费品在降价,生产资料也在降价,说明现在仍然是通货紧缩的状态,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还为时过早。

  投资提醒

  通胀预期之下

  如何投资?

  1。关注有色、煤炭及零售股

  大成基金认为,通货膨胀预期会刺激企业进行补库存,满足前期受到抑制的社会刚性需求,进而带动社会生产能力的恢复。补库存将会对几个重要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大宗商品行业。具体来看,钢铁、煤炭生产企业获益有限,而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将获益较多。二是零售等消费行业。补库存行为将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社会需求,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带来经营收入的增加。收入增加将再以工资的形式进入消费领域,带动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增长。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则预计,资源类挂钩的行业,如煤炭、石油、水泥等板块会有比较出色的表现。当然,像过去几个月那样迅猛的增速是不会维持的,不可能总是保持百分之三四十的同比增速,但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大,因此对大宗商品资源的需求也很庞大,进口量逐渐递增是大势所趋。

  2。购买资源主题基金或买房

  对于精明的投资者而言,目前再次成为他们投资布局的良机,通胀预期也正成为指导他们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比如近期因投机资本囤积导致铁矿石价格疯狂上涨,温州等地民间资本也涌入西北购买矿产,资源为王似乎正在成为共识。

  新世纪泛资源基金经理王卫东告诉记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抗通胀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购买资源。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购买资源,因此资源类基金就成为一个相对较好的替代性选择,因为该类基金重点投资方向之一的自然资源正是针对投资者战胜通胀的目标而设计,是布局未来的不错选择。

  此外,购置房产是抵御通胀的另一选择。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表示,房地产可以抗通胀,它是有形资产。此外,房地产还可以受惠于人民币升值。因此,买房是中国人当下最好的资产保值选择。人民银行南京分行2009年二季度问卷调查显示:通胀预期有所升温,居民金融投资意愿显著增强,个人购车、购房贷款意愿回升。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还显示,“未来三个月打算买车”、 “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占比分别比上季提高1.25和1.21个百分点,升至13.29%、15.71%。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