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风险已大幅降低,通胀风险虽值得注意,但还未到眼前
证券时报记者 岩 雪
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5月份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7.2%,双双继续负增长。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根据剔除季节因素后的物价环比趋势来判断,下半年CPI和PPI将为正数。
下半年CPI和PPI或转正
与4月份相比,5月份的CPI降幅收窄了0.1个百分点。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室主任、研究员牛犁分析称,部分农产品价格在5月份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这是5月份CPI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份至5月份,玉米、稻米、蔗糖、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弹态势。“这对5月份的CPI涨幅回升会有一定的影响。”牛犁说,但因为涨幅有限,影响不大,所以5月份CPI降幅收窄也仅为0.1个百分点。
此外,5月份PPI同比下降7.2%,降幅较4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受去年下半年流动性收缩、需求萎缩的影响,价格回落是必然结果,而整个生产资料过剩程度大于消费品,使得PPI跌幅大于CPI。
对于未来CPI和PPI的走势,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中国区证券市场主席李晶预计下半年CPI和PPI将转为正数。她认为,下半年猪肉价格下跌的因素会消除,而且经济还处在复苏的过程中,所以CPI到下半年可能成为正数。此外,大宗商品需求也在复苏的过程中,美元现在有走弱的趋势,会加大大宗商品价格向上的可能性,所以下半年PPI也将会成为正数。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认为,5月份物价数据如预期般维持平稳回升趋势,根据剔除季节因素后的物价环比趋势来判断,CPI、PPI走势表明中国经济继续走出通缩阴影。CPI同比已于2月见底,PPI同比3季度见底。他预计,8月前后CPI能变正值,到年底国内PPI和CPI同比都将出现正增长。
货币政策年内不会大调
今年前5个月CPI、PPI一直为负的状态使得人们对经济复苏有所担忧,对于通缩也有所担忧。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尚未见底,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较多,中国经济平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对此,李慧勇认为,目前价格仍未止跌,经济出现局部复苏,宏观政策应以保增长为基调,保持目前宽松的货币投放,政策着力点则可作相应调整,一部分转移到优化结构方面,比如扩大出口扶持、增加消费投入。由于经济出现回升,通货紧缩形式将会缓解,政府应把注意力转移到稳定物价上面,而非防范通缩。
中金公司昨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主要大宗商品近期都有上涨趋势,加上中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了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主要经济指标也显示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反弹。随着内需进一步复苏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通缩压力将逐步减轻。
根据目前经济形势,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CPI与PPI已经到达底部区域,下降空间不大。预计货币政策今年年内应该不会有大的调整。他说,下半年去通缩化趋势将很明显,通缩不断加剧的过程已经结束。他预计,年底CPI将回到正区间,PPI最迟明年初回到正区间。现在通缩风险已大幅降低,通胀风险虽值得注意,但还未到眼前。
董先安也认为,今年总体物价维持平稳,明年有可能出现高增长温和通胀局面,预期今年第4季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能出现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