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暖VS下滑 专家激辩中国经济走势(2)

  二、经济趋势图形争辩

  交锋:“今年的经济走势可能是不完全漂亮的V型”VS“现在可能是下滑的开始”

  上海证券报:今年大家都非常喜欢用V、W、U、N等字母来预判今年的经济走势,几位比较倾向于支持哪一种走势?

  庄健:用字母的形状形容经济今年特别流行。我是这样看,用字母去反映的话是比较形象,可是经济是不是真的这样走很难说,只能是大概的判断。

  我的感觉是,接着刚才讲的,我认为现在用下滑减速更恰当一些。至于后面走,也是要看它的价值条件,是不是把去年的情况也一起判断。今年1季度的经济走势实际上比较难用这种趋势性的曲线能够表达的非常清楚。

  亚洲开发银行前一段时间公布的数字,实际上是基于这样的一种预测,就是一季度是6%左右,现在看来还相对比较准确,二季度我们估计和6%也差不了多少,在6%上下,下半年会稍微提高到7—8%。所以,如果单纯从今年几个季度的趋势看,我感觉要用字母来形容,没准还像S型,这要看你从哪一个点作为起点。

  如果从去年一季度、二季度作为起点,那这个趋势就是另一种形状了。所以,虽然这种形容经济趋势的表述比较形象,可是我觉得有必要说的更具体一些,可能会更有意义。

  董先安:这个字母图形是针对GDP同比的数。如果用GDP的环比折年率的话,我自己有一个数字,大概去年四季度开始,大概是1%—1.2%的样子,今年一季度的数是6%左右。2季度大约12.2%,三季度是10%左右,四季度是9%。

  从同比的角度看,V型的底好像是今年的一季度,环比折年率的底是去年的四季度,所以我跟张新法有一点儿差别,我认为底是在去年四季度发生的。

  这个可能不是完全漂亮的V型,但是我预测,2009年应该是高增长,温和通胀的态势,通胀率不会高于3%。按照这样的数字来做这个图的话,我觉得还是更像一个V型。

  袁钢明:前年的第四季度GDP数据在经过修正后被调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四季度的同比数据肯定暴跌。今年第一季度同比数据在下跌,但是环比数据好像在上升,那我可以这样说,这种环比增速也不一定真实,我甚至认为同比数据更可靠,因为去年四季度的暴跌是过度反应,如果不是这样,今年一季度的环比增速不会这么高。

  第二,现在来看,未来的趋势非常危险,现在可能是下滑的开始。西方国家的经济现在进入了稳定的下滑,这个下滑趋势很难平息。制造业的下滑,或者其他成本的高涨,整个结构的转换非常困难。中国上一季度的暴跌,可能主要是生产资料下跌。环比骤增的理论是占了去年四季度暴跌的便宜,现在我们看不到反转的机制。

  我们要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主要是从生产投资的角度。但是注入那么多投资后,产品能卖出去吗?微观情况很严重。现在能否找到一个销售、产量,价格、需求都在逐季上升的产业呢?

  董先安:由于当前利率货币环境比较适合,目前投资已经有所恢复。各大产业里像非制造业非常平稳,很多行业基本没有受到冲击,比如餐饮。而从区域数据来讲,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增长率很高,东部相对低一些。

  上面谈到的这些经济波动其实是短期的事,不是说不存在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背后有一个转型的过程,中长期的问题永远都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把握一个平衡。政府现在会把握GDP、失业率大的指标,这些指标怎么实现呢?我想还是靠短期内先反周期。目前我现在评价是,中国的反周期经济调整是世界各国当中比较好的,甚至是最好的,我们现在能比别的国家率先看到很多拐点。

  张新法:描述经济走势需要一些限定条件。如果从长期来看,从高增长率周期来看,这一轮经济增速最高是13%,现在一下掉到6.1%,整个一看像是L型。如果从6.8%开始,去年四季度开始到现在,可能比较平缓,可能是微微上翘,也可能是U型的底。如果从现在往后,或者说反弹以后,外部环境还没好,政府也不出新的政策,可能又是W型,所以需要很多假设的条件。

  如果假设,4万亿投资管到今年和明年,十大产业振兴调整管到2011年,在这之后外部形势不知道,政府也不再出扩大的政策,可能我国GDP就是相对6—8%的增长,基本上走势比较平。但是我觉得不是V型反转,我觉得中国经济是回不到10%以上增长的。现在出4万亿、产业振兴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应对经济下滑的临时措施,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在结构上,过分依靠外需。所以从短期来看我比较乐观,6.1%就是底部了。但是,关键在于两年过去之后,如果世界经济需要调整五年,政府也不知道要怎么应对的话,还是要保持谨慎。

  三、宽松信贷应延续

  交锋:财政措施应慎用,货币政策宽松应延续

  上海证券报:今年一季度信贷新增4.58万亿,但是并没有抵消出口的下滑。各位如何看待当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有调整的必要?

  袁钢明:我对这一轮经济措施予以评价最高的是贷款政策,如果没有贷款,经济可能会更可怕。财政政策靠增加税收或减税,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前面是利弊相抵的,所以财政措施不要轻易用。如果要用,就要用到促进消费和提高社保上去,而不能用到产业投资上。我们财政投资用得越多,结果越糟糕,这是历史教训。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是需求减弱,价格下降,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所以,在这个危机的时刻放出贷款非常正确。

  但这也只是起到了有限作用。如果想有效的话,需要把贷款放到真正缺资金的人的手上,比如中小企业、自我创业和已经断了资金链的企业。如果第二季度继续把贷款政策放松坚持下去,把贷款放到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上去,那经济就回升了。

  庄健:我觉得目前财政刺激的效果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尽管是刚开始。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问题上,当前,政府很显然希望通过刺激投资在短期内达到保增长的目的,因为这比较容易做到。我同意袁老师说的还要继续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不然的话后期的问题就会比较大。当然有人认为通胀的压力蛮大,但是要权衡利弊,把实体经济拉动起来更重要,现在通胀还不是问题。所以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上,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我的感觉是延续目前信贷的投放,财政方面的效果逐渐显现,有这两个合力,我觉得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会有积极的作用。

  张新法:我同意货币政策应该延续宽松的局面,短时间内不要发生变化,这是保增长的需要。财政政策1.18万亿通过两年来投资还是值得肯定。我认为财政政策的运用,首先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在经济社会投资和私人部门活动下降的时候,政府挺身而出制止经济下滑,还是值得肯定的。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实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我也同意这个判断,口号叫适度宽松,实际上执行极度宽松。目前经济指标还不是很乐观,所以还要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认定,只有这些贷款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对保增长才能起到作用。现在对贷款结构做一个分析,贷款结构确实还存在票据融资占比太高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信贷虚火,今年前两个月票据融资占比都在40%以上,三月份出降到了20%,出现一个好的迹象,所以说我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贷款还应该延续。当然,从全年来看,一季度高一些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意味着会比还按这个量继续下去,但是比去年贷款不能下降太快,总体保持宽松的资金供给。

  四、亟须新经济刺激计划?

  交锋:“无须急于出台新经济刺激计划”VS“常规弹药已用完,下一轮刺激方案必须破常规”

  上海证券报:基于对当前宏观形势的判断,未来是否有进一步出台新经济刺激计划的必要?

  张新法: 我个人判断不用太着急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我觉得政府已经出台的政策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可能由于时滞的原因效果还没有体现出来。下一步恐怕要继续落实好出台的这些政策。我感觉目前经济已经见底,在一些指标上出现了转好的迹象,没有必要这么急出台第二轮的刺激政策。当然,政府会有预案,弹药储备很充足,如果形势变坏,这些方案可以随时出来。但是如果经济不出现进一步恶化,不会马上出新的经济刺激方案。

  袁钢明:现在是对经济刺激方案考验的关键时期,说得可怕一点是生死关头。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常规弹药在一季度已经全部用完。财政政策方面,我们必须以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为支持,才能把财政再扩张下去,但是我们没有条件,因为经济在下滑。如果扩大也有可能,就要发债。这就说明,我们下一轮财政、货币刺激方案必须要破常规。

  但是现在大幅度的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减弱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的弹药在哪里?我们的弹药就是提高发债率和赤字率,提高货币发行量。但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大幅度的财政的扩张,我们完全可以减税。如果用减税的方式,财政开支又减少了,所以我们要重新调整,把已经安排的支出缩减,然后减税。我认为下一步刺激政策方向一定要转,并且力度不能减小。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我国没有任何理由会比别的国家更快的走出危机。

  庄健:现在确实到了要总结和反思这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时候了。首先,我们的经济放缓和国际局势确实有关系,但是前些年经济是过热的,后来开始调整,这两股力量拧到一块导致了现在经济的下滑。那么,我们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合适速度到底是多少?有的说9%,有的说8%甚至7%。现在感觉一定要达到8%,但达到8%能否解决就业、结构失衡的问题,这些都和刺激方案、财政货币政策有关系。

  对于经济刺激方案是否要延续的问题,我认为目前可能还要延续,但是方向可能需要一定的调整。至于是否需要新的刺激方案。我认为还是要再看两、三个月,而且在很多的时候要在结构方面考虑,像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因为现在很多资金,很多项目更多的倾向于基础设施,倾向于大型的国有企业,倾向于立竿见影的重工业,这从中长期来说应该并不是非常好的方向。

  董先安: 从市场角度看,这次经济刺激计划出台的时间点是在下滑很厉害,需要反危机的时候。如果从逻辑上讲,现在出台新的刺激计划已经太晚了。经济刺激计划应该以反危机为主,以迅速调整为主,迅速反应看重的是短期问题。现在讨论中国经济很多长期问题,确实可以腾出手做一些改革,但这些需要权衡,需要有很专业的方案,不是出台一个新的刺激计划就可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