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回暖尚早 通胀暂无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 04:13  第一财经日报

  鲁政委

  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笔者认为,在财政政策推动下,中国GDP读数很可能在第一季度已经见底,第二季度GDP预计将大幅反弹至7%以上;但在非国有经济依然疲软的情况下,经济真正回暖则尚需时日;通缩压力在3月似乎略有缓解,但风险仍未解除;在经济回到潜在水平以上之前,将不会出现明显通胀,而这一时点至少在2010年之前不会到来。

  GDP将触底反弹,

  实体经济“回暖”尚早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1%,平了1999年第四季度的纪录,是17年来(1992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这一数据比此前市场预期的6.3%低了0.2个百分点。其间虽然有去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相对较高的基数原因,且环比增速应较去年第四季度明显提高,但6.1%的同比增速总体上依然令人失望。

  从我国GDP两次大的回调轨迹来看,1992年第四季度由16.9%的高位下落至1999年第四季度6.1%的谷底,10.8个百分点的下滑经历了28个季度,平均每个季度下滑幅度大约为0.39个百分点;而本次由2007年6月13.8%的高点下滑至当前6.1%的低谷,7.7个百分点的下滑仅用了7个季度,平均每个季度下滑幅度为1.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的快速下滑,意味着总需求的突然萎缩,将使得企业此前被迫积累起的存货和产能需要消化。

  根据我们在1月23日发表的报告《应将稳定外贸放在更突出位置》(《第一财经日报》)中指出的,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实际上远超净出口所显示出的数值水平,应当将稳定外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第一季度的数据的确显示出,在总共6.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中,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为4.3个百分点,投资6.0个百分点,外需-0.2个百分点。外需是其中唯一拖累经济下滑的因素。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也将外需疲软作为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困难”:“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困难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增多,经济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除外需之外,企业去库存化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政策的效果。正像统计局发言人已经指出的,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很高,但去库存却相对削弱了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而笔者预计,第二季度GDP将反弹至7%以上。

  随着未来狭义去库存化的结束和扩张性政策项目的进一步展开,笔者预计,6.1%的水平很可能是本轮经济调整中所能见到的最低增速,第二季度GDP将大幅反弹至7%以上。但总体上,如果今年汇率无法调整,且不出现新的刺激政策,则全年保“8”将比较困难。我们继续维持年初给出的全年GDP增速7.6%的预期。

  虽然第二季度GDP将继续反弹,但在笔者看来,在非国有部门信心恢复、GDP读数回到潜在水平9%以上之前,依然难言实体经济的真正“回暖”。因为增长低于潜在水平的状态,仍将令经济继续承受消化剩余产能、自发投资乏力、失业居高不下等压力。

  通缩压力暂缓,但风险未除

  从同比指数看,3月份CPI、PPI和RPI(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1.2%、-6.0%和-9.0%,除CPI较上月跌幅缩小0.4个百分点外,其他两物价指数同比跌幅均较上月有所扩大。

  从环比指数看,3月CPI环比下降0.3%,较上月低0.3个百分点。如果将3月环比与历史正常水平比较,则还高出0.3个百分点;同时,这也是CPI环比自去年8月份开始出现持续低于历史正常水平的现象之后,首次高于历史正常水平。与此同时,PPI环比降幅也逐月缩小。

  从同比跌幅的缩小和环比首次出现高于历史正常水平,显示通缩压力在3月份略有缓解。但根据历史经验,二季度一般都是全年环比水平较低的时期,因此,未来还将出现CPI同比和环比跌幅再度放大的可能性。基于全球范围内企业都仍将面临继续消化剩余产能的压力,因此,短期内要看到物价状况改善并不容易,因而,未来通缩风险仍未解除。

  面对全球主要央行均将利率降至无限接近于零、同时进入量性宽松货币政策操作,市场人士担心:未来可能因此而出现一轮高通胀。

  在趋势上,笔者对上述看法完全认同。首先,一致行动存在困难。由于诸多央行均在进行类似操作,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些央行未来在加息的行动上都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只要“集体行动的逻辑”出现,高通胀就无法避免;其次,全球性“三角债”唯借通胀方可解除。当前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其实就是一轮全球性天量“三角债”,在任何主体都无法承担又不能让无法偿付者破产的情况下,最终可能就不得不求助于通胀来进行债务消解。

  但问题是,这种通胀将会在多久后才到来呢?在笔者看来,只要全球经济仍在潜在增长水平以下运行,就不会出现明显通胀。也就是说,如果通胀即将来临,将会首先在经济增长上体现出来。

  如图所示,我国资料清楚显示了经济增长领先于通胀变化的情形。观察图中虚线分隔出的GDP增速9.0%(笔者认为潜在增长区间下界)和CPI当月同比2.0%(通常3.0%就被视为无明显通胀压力,因此,2.0%这个分界线是相当保守的),每次二者回到虚线以上时,GDP都是领先于CPI的。由此,如果我们预期在2010年之前,中国经济无法回到9.0%以上增速的话,那么,保守地说,至少在2010年之前,应该不会出现明显通胀。

  而为了避免未来“输入性滞胀”的出现,越是担心未来可能出现通胀,就越是要在当前努力促使经济尽快回暖。

  (作者系兴业银行宏观分析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