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月PMI数据点评:经济形势显露好转迹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 15:00  全景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3月4日发布报告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2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9%,比上月下降9.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0个百分点。

  点评: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逐步显现效果,生产出现回升态势,服务业经济受节日因素影响回落但市场预期向好,总体经济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初步显露好转迹象。“两会”后政府应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经济向平稳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数据特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从该指数来看,虽然继续处在50%以下,但自去年11月份创38.8的低点以来,连续3个月呈回升态势,目前已经上升了10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标来看,呈现普遍回升态势,升幅多在3个百分点以上,尤其以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购进价格指数升势最为显著,升幅超过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已回升到50%临界点以上。

  作为一个经济先行指标,PMI若低于50%即意味着制造业萎缩,反之则意味着扩张。2月份PMI指数及各分项指数全面回升,显示制造业活动虽然仍在萎缩,但较2008年底时已有明显缓和。从PMI来看,国内需求有所启动;出口下滑势头已经受到遏止,向稳中有升方向发展;工业生产正在加快;就业率呈缓慢上升;中西部地区经济正在加快复苏;部分行业如机电行业景气上升。结合其他一些统计数据,如信贷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发电量恢复为正增长等,均显示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已出现积极变化,各项政策效果正在显现。在过去几个月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四万亿投资方案、出口退税调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当前经济形势中已出现明显的积极信号,初步显现企稳回升的迹象,确实令人鼓舞。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值得特别关注的有四点:

  (1)新订单指数继续上升。本月新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5.4个百分点,自去年11月份以来,该指数已连续三月上升,并且升幅较大,均达到5个百分点以上。目前该指数站到50%临界点以上,达到50.4%。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8个行业高于50%,尤其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最高,达到7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12个行业低于50%,尤其以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为最低,不足20%。

  (2)新出口订单指数强劲反弹。本月该指数比上月上升9.7个百分点,达到43.4%,这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最为明显的一次上升。但分行业来看,绝大多数行业仍处在50%以下。20个行业中,只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饮料制造业4个行业高于50%,在53.5%-57.5%之间;其余16个行业均低于50%,尤其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最低,不足30%。

  (3)生产指数明显上升。本月该指数比上月上升5.7个百分点,升幅为近年来最大的一次。由于升势显著,该指数已走出低位运行区间,上升到51.2%,为PMI各项指数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20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高于50%,尤其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为最高,达到60%以上,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达到72.5%。目前,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10个行业仍然低于50%,尤其以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为最低,不足30%。生产指数回升带动采购量指数明显上扬,本月采购量比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达到49.5%。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高于50%,尤其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最高,均达到60%以上。目前,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等11个行业仍然低于50%,尤其以金属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为最低,不足30%。

  (4)从业人员指数明显回升,但依然处在50%以下。本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6.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在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明显减速,特别是出口类中小企业的陷入困境致使大批民工推动工作,出现指返乡潮,610万高校毕业生和约2000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从业人员指数自去年9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明显上升,该指数上升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趋向活跃,让我们看到了就业改善的一丝丝曙光。

  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发布了2009年2月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商务活动状况指数为41.9%。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状况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变化及生产服务供给状况,该指标自2008年11月份起,连续两个月低于50%以下。2009年1月因两节同月相遇,商务活动状况指数上升至50%以上。2月指数呈现回调,与上月相比回落9.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5.0个百分点,该指数的回落主要是因为消费性服务业大幅回落。从趋势上看,服务业经济受节日因素影响回落较大,但总体市场预期仍显示经济在逐步好转。一方面,本月商务活动状况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受前期节日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市场的商务经营活动和市场需求均出现较大的回落;另一方面,本月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出现回升,可见非制造业目前市场状况与前期相比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前景分析从以往数据来看,2月份(更准确点说是春节后月份)的PMI指数多呈上升趋势。因此,此次2月份的数据变化也可能受到季节因素影响,从指数本身来看,目前绝大多数指数仍然处在50%以下,仅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高于50%,但能否站稳尚不可断言。结合2月份非制造业整体指数体系中除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外,其余指数较上月均出现回落,且大部分指数均在50%以下。因此,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系列指数)回升态势的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全球来看,3月4日发布的摩根大通和研究及供应管理机构联合编纂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2月升至35.8,相对于1月的35.0,2月有小幅回升,但该指数依然大大低于荣枯分水岭50。从分类数据来看,产出和新订单指数的小幅回升说明全球制造业萎缩的速度开始放缓,而由于衰退压制需求,全球制造业2月大举裁员,就业分项指数从1月的36.4跌至34.9,为调查开展11年以来最低。从美、日、欧来看,美国和日本出现回升态势,欧元区2月份PMI指数再次下滑,但指标值均在40以下,大大低于荣枯分界点的50。美国PMI在12月创下32.9的新低(1981年以来)后,连续两月呈回升态势,2009年1、2月PMI指数分别为35.6和35.8。日本在经历了2008年7月以来PMI持续下挫后,2月份PMI出现企稳的迹象,由原比1月上升2个点至31.6。欧元区则由1月份的回升0.5个点后再次下滑0.9个点至33.50。

  综上我们认为,针对制造业PMI数据全面回升的解读仍需谨慎,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中已出现趋稳回升的迹象,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政策的效果已初见端倪,但经济回暖趋势的确认还需要实质经济指标的印证。

  当前国际经济有可能遭受第二次金融海啸的袭击,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外部环境恶劣程度,以及随时可能生产的各种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不利状况。“两会”正在召开,政府应继续采取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措施,改善民生,促进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一鼓作气,确保经济向平稳持续的方向发展。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

    相关专题:

    2009年2月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