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困难期还没过去

  潇秋/文

  相对坏消息来说,全球市场的好消息还是少得可怜。总体上讲,现在还不到盲目乐观的时候,特别是对中国经济来说,困难时期还没有过去,还需要继续做好应对困难的各项工作。

  近来,经济领域的坏消息依然不少。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继续笼罩着市场,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了衰退泥沼,其他经济体也同样困难重重。

  不过,也不难发现一些好消息。美国新政府拟定的7870亿美元新刺激方案获得国会通过,“金砖四国”股市逆势上涨,中国经济也出现一些好转迹象。

  但是,相对坏消息来说,好消息还是少得可怜。总体上讲,现在还不到盲目乐观的时候,特别是对中国经济来说,困难时期还没有过去,还需要继续做好应对困难的各项工作。

  一是经济下行态势还没有大变化,下滑惯性还存在。

  2008年,中国经济增速由2007年的13%回落到2008年的9%,跌幅达4个百分点;季度GDP增速由2008年一季度的10.6%回落到四季度的6.8%,进入了一个增速下滑期。

  目前,这种下滑惯性力依然很大,整体经济下行的态势还没有改变,估计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将继续下滑,特别是前两个季度的增速很可能还要更低一些。

  二是物价涨幅大幅度回落,通货紧缩的危险还存在。

  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2月份达到最高,为8.7%,随后逐月回落到12 月的1.2%,全年上涨5.8%。进入2009年,物价涨幅回落的态势没有变,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只有1%。一度困扰人们的通货膨胀危险迅速消退,通货紧缩开始成为政府和企业新的担忧。

  三是企业生产效益大幅度回落,困难状态还未明显缓解。

  2008年,中国企业盈利水平大幅度回落,亏损金额明显增加,亏损面持续扩大,订单持续萎缩。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型企业和加工制造型企业困难程度更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明显增多。由于企业不景气,全国有2000多万农民工失业、返乡。

  进入2009年,企业的这种困难还在延续,它们的日子将更难过,突出的是市场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盈利减少问题不会有明显改善,估计全年企业的利润将呈现多年没有的下降趋势。1月份,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17.1%,社会用电量明显萎缩12.88%,已经告诉人们:企业的困难期还没有过去。

  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外部环境存在较多变数。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至少给全球金融机构造成了两万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若加上间接损失,估计要超过数十万亿美元损失,仅仅全球股市缩水就超过30万亿美元。

  现在,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最困难时期已经基本过去,但其造成的不利影响远没有结束,各国经济还将面临十分困难的发展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商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对外依赖程度也相对较高。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势必给中国的对外经济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的外经和外贸就出现了下滑的趋势,2009年1月份的出口和利用外资更是大幅度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7.5%和32.6%,这就是一个信号。

  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宏观经济刺激措施,银行信贷连续三个月大幅度增长,尤其是2009年1月份新增加的贷款更是创纪录地达到1.62万亿元,市场流动性有了较快的改善,股市、车市开始有所好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但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样,整体上还处于一个困难期,加上不确定因素多,现在就言经济已经触底并开始反弹还为时过早。只不过相对而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因素还没有消失,政府政策的回旋余地也要更大一些,这有利于我们采取更加积极的刺激措施,来尽快摆脱经济下滑的困境。

  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抓紧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一些措施,尽可能把4万亿元的政策性投资用得更加有效。与此同时,要切实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只注意政府的作用,忽视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只注意刺激增长速度,忽视经济结构和效益;只注意物质的生产,忽视财富的分配;只注意经济的问题,忽视社会的矛盾;只注意当前的增长,忽视长远的发展。因此,要切实把刺激经济活跃和加快制度改革、加快民生改善结合起来,把当前的短期增长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使这轮经济的复苏扎实地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技术进步、环境改良、民生改善的基础之上。


    新浪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