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曙东 上海报道
分析人士认为,票据融资是1月份天量信贷数据的“推手”之一,今年信贷增长或呈“前高后低”的局面,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或“短多长空”,对债市的影响则是偏于正面。
票据融资“增胖”新增信贷
1月份的货币信贷数据中,与1.62万亿元新增信贷同样“雷人”的还有当月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占“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额的约42%,这一比例显然要高于以往的经验数据,是当月新增贷款额创出天量的“推手”之一。
中国证券报记者搜集的一些观点认为,天量票据融资中存在虚增成分。从原因来看,对银行来说,票据融资存在流动性好、风险低的特点,可以同时起到增加信贷量、赚取利差、控制风险的作用,对企业来说,票据融资利率大幅低于同期限的银行贷款利率,可以节省融资成本,而且低于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可以从中套利。银行与企业的“你情我愿”共同造就了票据融资额的暴增。
统计数据支持了票据融资虚增的判断。一是央行在新闻稿中特别指出,虽然1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存款减少919亿元,但其中企业存款增加759亿元,同比多增2586亿元(去年同期下降1827亿元);二是新增信贷推高M2增速的同时,M1同比增速却创出新低,表明新增信贷转化为M1的比重较低。综合这两点,一个合理的解释便是,企业将通过票据融资获得的信贷资金转为定期存款。由此可以推论出,部分票据融资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仍然停留在金融体系内。
在某种程度上说,票据融资暴增只是一个数字游戏,如果再考虑到不少新增信贷尤其是中长期信贷是投向财政政策项目,信贷井喷也只是表面繁荣。
股市“短多长空”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演“小牛”行情,新增信贷的超预期增长是主要推动力。同期,市场资金面也呈现极度宽松状态,短期端货币市场利率创出历史新低。有分析人士判断,流动性宽松除了改善预期、增强信心外,不排除部分信贷资金直接流入股市。
票据融资在推高新增信贷额的同时,也增加了未来信贷增长的不确定性。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票据融资的异常增长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相关风险将逐渐显现,票据融资的高速增长不会持续太久。除了票据融资业务开展将会放缓以外,此前两个月开展的票据融资到期后若不能进行“再融资”,可能会造成信贷数据的跳水。
多数分析师判断,如果信贷政策不发生逆转,基于当前信贷市场的现状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分析,今年信贷增长将肯定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而且票据融资的增加会使得“前高后低”的所谓拐点提前出现。
对股市而言,分析师认为,天量信贷数据将成为目前市场多头情绪的“温床”,支持市场进一步反弹。但同时,天量数据也会引发市场的担忧,如信贷高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信贷资金从市场中撤出等等。
对债市而言,分析师认为,新增信贷井喷并没有显著影响到债券市场的资金面,回购利率还是在底部区域徘徊,从趋势上看,新增信贷对债市的负面影响可能已经过去,未来随着信贷增速的下滑,充裕资金对债市的正面影响将会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