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证券 > 中资银行H股遭外资股东大规模抛售 > 正文
中国证券网消息
齐鲁证券:外资撤离对国内实体经济影响尚不明朗
齐鲁证券1月19日发布投资报告,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但日前外资撤离在中国投资,这对国内实体经济影响尚不明朗。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2008年1-12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 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连续17 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齐鲁证券表示,由于中国投资环境稳定,投资回报率较高,长期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外资利用国。但是,去年三季度以后,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步伐放慢,部分地区并出现撤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我国吸收外资呈现回落态势,2008年10月以来实际使用外资连续出现同比负增长。12月当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5.73%。
与此同时,包括热钱在内的外资有大规模撤离中国的现象。外资股东撤离事件此起彼伏。苏格兰皇家银行抛售中国银行股份,英国瑞尔以1元价格把风电项目股权甩卖给天奇股份,美国银行减持了56亿股建设银行H股,瑞银集团亦将所持的中国银行34亿H股全部出售,高盛也在减持西部矿业,并已使高盛对西部矿业的持股降到了5%以下……而减持上市公司股票、退出合作项目、终止上市公司重组,是外资股东撤离国内资本市场的主要手段。
齐鲁证券认为,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外资还通过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撤离A 股市场。2008 年12月,QFII云集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共完成268 笔卖单,成交金额高达59.66亿元,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平安等权重股均为卖出对象。据香港联交所资料显示,摩根大通在2009年1月份的头两个交易日中,分别减持了中国石化、中国铝业和招商银行三只中资股的港股股份,总共涉资达8.75亿港元。
齐鲁证券表示,外资撤离在中国投资,与国际金融危机有关,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及其对实体经济影响尚不明朗,导致外资公司资金紧张,战略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