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热议:降息能否使股市再度井喷(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 21:42  新浪财经

专家热议:降息能否使股市再度井喷(2)


  中信建投董晨:央行利好或引发更大抛售潮

  董晨认为,今日全球央行携手降息救市,对国际市场来说,状况仍不容乐观。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是信用系统崩溃,即便下调利率仍然难以挽救。

  但国内金融系统相对稳定,中国央行跟随国际降息对国内金融体系来说是有较大的正面作用。

  对A股来说,近期受美股影响较大,仍然不容乐观。管理层的利好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抛售潮。

  管理层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但是市场仍然低迷。前期大股东以及汇金增持的资金也全部被套,做多资金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目前的市场做空者过于强大,做多者很弱小。管理层要做的不仅仅是照顾做多者,更重要的是限制做空的能量。

  管理层应该更多考虑能够使A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的长远之计。

  桂浩明:利率和准备金双降 彰显管理层维稳定决心

  桂浩明总监认为,此次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的双降充分显示出管理层维稳定决心,不过短线对A股利好有限。

  桂浩明认为,目前全球出现金融危机,各国都在设法输入流动性,此次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的双降,再度表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同时从国内经济发展出发,也是一种实际的需要。对国内股市而言,虽然对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的调低,市场已有预期,但周四晚间即宣布"双降",这要比预期中的快的多,充分的显示出管理层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的决心。这无疑有利于改变投资者对于股市的长期预期。不过就短线而言,股市也许可能不会充分体现出这种利好效应。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无论是调高还是降低,其在初期的若干次调整,对股市所产生的作用都非常有限,并不能一下就改变当时股市的运行趋势。

  对于相关行业的影响,桂浩明认为,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受益颇多。而银行股虽然短线看利润会有一定影响,但中线看,随着贷款资产质量的改善,其实也是比较有利。

  东方证券邓宏光:进入降息周期 对股市有积极影响

  首先,他认为此次降息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讲,降息是值得肯定的。

  他认为,之前的通胀问题,在现在看来慢慢变成紧缩,保增长政府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为使经济软着陆。降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以及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都是为这一目标做准备的。

  他表示,新一轮的降息空间已经打开,未来一段时间还有2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

  在问到明日资本市场的表现时,他认为这还要看美股的走势。目前境外市场的走势对国内A股市场影响很大。同时他表示,此次降息对银行板块影响不大,但对房地产有着利好,由于房地产市场在此之前受到行业歧视和信贷额度的限制,降息后必将有较好的表现。

  信达证券刘景德:保增长同时救市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针对此次消息,信达研发中心副总刘景德结合当前的形式谈了他的看法。

  在问到中国是否进入到降息周期时,他认为短期的降息周期是可期的,但是降息的空间不大,同时要取决与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数据。

  他认为,此次降息在业内预料之中,本次降息可以看做在艰苦的国际环境下,是政府作出保增长的宏观调控的手段。同时也是政府当前为稳定资本市场必要方式之一。

  就本次降息,他认为,对银行板块影响不大,因为存贷息差并没有扩大,而对地产则是利好,减少了房产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其他企业资金压力和运营成本。

  最后他认为短期市场走势向好,此次降息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对明日召开的三中全会出台的经济政策做一定的铺垫,但是也需要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在问到是否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时,他认为,这需要看市场的后续走势和在国际金融风暴趋势尚未明朗前利好政策是可期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