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解读08政府工作报告:防通胀不能三心二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16:23 证券导刊

  08年中国经济增速的目标为8%,这并不能理解为中国经济增速就会大幅降到8%以下。事实上,自05年以来每年的目标经济增速都是8%,但实际增速都会超出2%以上。4.8%的通胀目标,通胀目标的提升只是缓解了政府调控通胀的压力,因为目标更容易达成,而对于控制通胀没有任何帮助,反倒更容易纵容通胀的失控。

  姜超

  4.8%的通胀目标其实就是07年实际通胀的翻版,这与05年并无二致,当时政府就曾将通胀目标大幅提升至4%,也就是04年的实际通胀率。

  然而,通胀目标的提升只是缓解了政府调控通胀的压力,因为目标更容易达成,而对于控制通胀没有任何帮助,反倒更容易纵容通胀的失控。

  我们实施的市场经济是价格的经济,价格讯号指导着生产合理运行、资源有效分配,因而价格的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基石。

  在通常的情况下,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然而供需的变化是动态的,因而市场的参与者会预测供需的变化,以此产生对价格的预期。

  而在预期这个重要的环节上,政府的调控目标是具有导向性的。如果大家都把4.8%理解为08年的价格变动目标,并付之以行动,那么最后的物价涨幅肯定不止5%。

  市场经济是舶来品,为通胀设目标也不是我国的发明,发达国家的通胀在90年代以后极大稳定,就归功于成熟的通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然而通胀定标的要义在于,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通胀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付诸于行动。在这两方面,我国都值得借鉴。

  首先,我国的通胀目标就不稳定,按照目前的趋势,08年的实际通胀率很可能达到6%,难道09年的通胀目标又要提高到6%,那岂不是对通胀的推波助澜?

  其次,周行长提到加快汇率升值非为针对物价,同时利率政策对外要考虑美国的降息、对内要考虑国内消费的提振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如果货币政策有那么多考虑,又如何能让老百姓相信政府控制物价的决心呢?

  马主任提到控制物价的“一个根本途径、三个关键环节”,更本途径是说要恢复供需平衡,然而目前成本推动的物价和总供需情况基本无关。

  第一个关键是提高粮食的供应,然而在4年大丰收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供应尚且不足,指望粮食供应继续挖潜是否过于乐观?

  第二个是价格管制,这一手段美国尼克松政府在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初启时就使用过,最后依然是以失败告终,且在之后陷入了滞胀。

  最后一个是提高低收入补贴,这只能减少低收入者面对通胀时的伤害,但同时也提高了劳工的机会成本,成为助推通胀的动力。

  我们认为,政府如果真想控制物价,就切忌三心二意,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提高存款利率是唯一有效的途径,希望周行长所说的利率存在上调空间不是一句空话。

  目标与实际

  08年中国经济增速的目标为8%,这并不能理解为中国经济增速就会大幅降到8%以下。事实上,自05年以来每年的目标经济增速都是8%,但实际增速都会超出2%以上。我们认为,08年顺差贡献的经济增速可能降低1%,但投资和消费贡献的增速应能保持平稳,经济增速仍有可能维持在10%以上的高位水平。

  作者单位:国泰君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