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滞胀渐成现实 人民币汇改迎来时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4:01 全景网

  美国劳工部周三公布,美国1月CPI月率上升0.4%,年率上升4.3%,创去年9月来最大年率升幅。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后,美国1月核心CPI月率上升0.3%,1月核心CPI年率上升2.5%,创去年3月来最大年升幅。

  一、次债危机和通货膨胀夹击美国经济,滞胀渐成现实

  无论是1月份CPI还是核心CPI,上升幅度均超过市场预期,CPI连续居高不下表明,美国经济的温和通胀局面已经形成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国际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近期,原油价格破百元大关,小麦与铁矿石价格创纪录高点,贵金属以及其他商品价格突飞猛进。另外,对美国CPI有直接影响的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也有上升较快。这种局面,对于正在以扩张政策提振经济的美国决策层来说,无疑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因为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美国的货币政策无疑具有全球性影响,美联储部分具有全球央行的功能(特别是对于那些与美国与紧密经济联系或本币盯住美元的国家)。作为美国温和通胀形成的重要原因,包括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在内的国际商品牛市的形成,一方面由于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劲需求,也与美国近年来执行扩张货币政策也不无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对美国经济来说,导致其目前困境的经济因素都不是来自于外部。当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享受一个经济上升周期时,一个突发性的次级债危机击中了美国。这使得在扩张货币政策经历了短暂歇脚后,在2007年9月份又被重新祭起,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225个基点的降息见证了次级债危机的严重性和美联储挽救经济的决心。而这种扩张性货币政策又推高了主要商品价格。因此,美联储只能在在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前景之间摇摆,指望外部因素拯救美国于滞胀困境是不现实的。美国何时能摆脱这种困境,主要取决于次级债危机的后续发展。

   二、扩张政策的效果显现仍需时日,通胀问题将再受美国重视

  美联储自去年9月份开始的连续五次降息,一直伴随着股市震荡下行和经济指标日趋疲软。

  从消极方面看,这意味着,虽然联储刺激经济行动的力度空前,不仅未能有效改善经济基本面,也未能挽救在负面消息不断打击下的悲观预期。从积极方面看,我们认为,美联储针对经济形势进行了敏感而迅速的反应。在全球性的通胀压力下,联储的救助是在与次级债危机的蔓延竞赛。问题的关键是,联储在这场竞赛中不能输很多,也不能赢太多。我们在去年9月份的一份深度报告中曾指出,次级债危机源于金融创新下的监管缺失和信用缺失。对于这样一次因身体机能紊乱导致的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高烧”,没有一次大汗淋漓的退烧,身体机能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联储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并不愿意在退烧过程中提供太多的热量,因为这并不有利于经济体机能的彻底恢复。所以,联储在这场竞赛中不能赢太多,他的行动因此被批评“迟缓而无力”。

  另一方面,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是联储的法定义务,如果美国经济体因为出汗过多而“虚脱”,美联储难辞其咎,因此他也不能输太多。联储在保持一种刀刃上的平衡,即竞赛和局。两个因素增加了美联储在这场竞赛中的难度。第一,竞赛对手的速度,由于次级债及其衍生产品具有时间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美联储很难准确预估危机发生的程度和频率,以及危机爆发与预期的相互影响。

  第二,外部热度持续不减,全球性的通胀已经成为美国以外国家的主要挑战。鉴于联储的策略,我们认为,在次级债危机的蔓延和联储的救助之间,会有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不仅使经济基本面不至于太冷,也不太多影响经济体正常机能的恢复。在正常的预期下,如果不发生爆炸性负面事件,很难想象联储还能出什么能比1月底更吸引眼球的刺激措施出台,连续降息的累积效应在危机拐点时才会有明显表现,包括海通在内的多数机构预期,危机的拐点最早在08年中后期出现。因此,通胀问题将再受美国重视。联储在1月31日的公告中曾声明,“委员会预期通货膨胀压力将在未来季度里缓和,但仍有必要继续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的最新变化。”而2月20日的CPI数据又将把关注焦点现实地拉回到通胀问题上,温和通胀形势意味着,美联储在3月份例会上降息的可能性变得很小。

  三、中美正利差担忧舒缓,人民币汇率制度仍将面临考验

  由于美联储的连续降息,扣除利息税后的中美正利差进一步扩大至0.93%。中美逆差反转增加了市场的担忧,因为在美元走软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中美正利差使得人民币对于国际套利资金更有吸引力。这使得在CPI连续冲高时,我国央行在加息问题上迟迟没有行动,其原因也正是对中美正利差的担忧。美国最新的高CPI数据使得美联储降息可能性变小,从而舒缓了这种担忧。这也给中国央行留下了一定的加息空间,但我们预期央行将暂时保留这种权利,以保持在下月CPI数据出台后调控的主动性。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在面临考验。

  近日公布的中国CPI达7.1%,创11年来新高,而2008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2.2%,折合年率15.6%。我们去年9月在同样的一份报告中曾指出,次级债危机可能把美国带入“滞胀”。美国滞胀,联储降息,美元走软,将从两个渠道对中国经济有直接影响。第一,商品渠道。美国经济走弱的一个表现是消费下降,这将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外部需求降低将使中国经济降温,但另一方面,美元走软很有可能推高能源、原材料和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这样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一正一反,在商品渠道,美国经济对中国通胀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第二,货币渠道。中国在加息周期,而美国处于降息周期,中美的正利差已经扩大至接近100个基点。考虑到流行的人民币兑美元10%的年升值预期,我们认为,国际投机资金不会无视人民币升值中的套利机会,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由于名义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如果升值因出口和就业方面的顾虑受到抑制,通胀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在货币渠道,美元走软将增加中国的通胀压力。

  我们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周期性降温,管理层已经没有多少常规手段消除不断增加的通胀和升值压力,而通胀和升值程度也在不断考验管理层的底线。这种情况下,阻断中国与美国直接经济联系的货币渠道,可能会成为管理层的一个选择。这个货币渠道的制度基础是:人民币实际上盯住美元,对美元缓慢升值。如果美元因美国停止降息而暂停贬值,这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是一个好时机。因为此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管理层政策操作的主动性就相应增强。我们认为,汇改最有可能的方向是,人民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不再实质性盯住美元。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