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盘反复筑底 机构趁势布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1:5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峰 近一个月来,上证综指初步形成了5000—6000点区域的反复震荡整理态势。一线指标股持续休整,而二三线股强势上涨成为近期市场最典型的运行特征。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最近股指出现连续调整,但具有明显的虚跌成分,市场进入年底反复筑底阶段,而主力机构趁势暗中排兵布阵。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提问时,提到刚刚就任总理的时候股票市场指数曾经下跌到900点。“那时候股市是一片骂声,我感到心情非常沉重”。他说,中国大胆地推进了股权分制改革,“这一步棋走对了,于是股市就发展很快。在股指高的时候,又有声音说要防止资产泡沫,而且提到一旦泡沫破裂,会危害到中国的经济”。他说:“我觉得这两种意见讲得都对。”而两个星期之前,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理事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表示政府会采取措施,防止出现资产泡沫,以及股市出现大起大落。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短短的大半个月内,温总理两次提及了股市,这样的情形是不多见的。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讲话正好是在一轮调整的初始阶段,而这一次,也正处于市场的敏感时刻。未来管理层或将采取扶抑兼施的策略,一方面,适当调节基金发行的节奏,确保市场有一定的资金承接力,维持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加大市场投资品种的供给,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抑制流动性过剩,提高投资者的理性,防止泡沫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健康和平稳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市场的发展主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未改,牛市根基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近期外围股市的剧烈波动,加上国内宏观经济数据高居不下,决定了当前市场筑底过程的复杂和艰难。在此背景下,两市成交量逐步温和放大,市场也相应地从过去的“二八”逆转成当前的“八二”格局,表明主力机构开始耐心提前布局。 中国石油从首日高调上市和低调计入上证指数和其他分类指数,充分表明了机构资金的估值分歧,并引发了包括银行金融、房地产、钢铁、有色金属等权重蓝筹品种的大洗牌。通过前期市场的持续调整,房地产、有色金属等蓝筹为主的股价中枢明显下移,其中金融板块的整体市盈率下降到30倍,而钢铁板块的市盈率更是达到了20倍。 蓝筹股的泡沫得到了初步的排挤,并开始进入新的筑底阶段,为增量资金进场建仓布局,提供了相对平稳的市场环境。 本报资金进出统计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虽然指标股进入了阶段性的持续调整,但主流资金寻找价值洼地的行动仍在不断进行,化工、商业贸易、机械设备等具有一定估值优势和成长潜力的板块成为机构资金青睐的主流。 自10月31日调整以来,化工板块、商业贸易、机械设备成为增量资金流入的主要品种。其中,渝三峡、锦化氯碱、春晖股份、远兴能源分别换手64.10%、81.10%、42.60%、31.11%、26.84%,居化工类个股涨幅排行的前5名,成为资金流入最明显的品种;华联股份、宝商集团、广州友谊、鄂武商等分别以36.86%、32.88%、10.97%、8.06%居商业贸易板块涨幅排行的前4名;航天科技、思源电气、威海广泰、科陆电子也以较大涨幅分别高居机械设备排行的前4名。 与此相对应的是,金融服务、有色金属、煤炭采掘、房地产等前期涨幅很大的蓝筹板块成为近期调整市道中明显缩量调整的主要板块。当然,这些核心品种的缩量休整,表明主流资金筹码没有出现明显松动,主动抛压不重,经过阶段性的充分调整,仍将成为下一轮新行情的主要推动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