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杨涛:宏观调控思路正发生微妙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13:45 南方日报

  财富时评

  □ 杨涛

  昨日,股市经历了一番恐慌性的下跌,主要是源于对CPI数据走高的判断,以及进而会导致央行加息政策的利空预期。在混乱的市场猜测之后,下午3点国家统计局召开的发布会,却并没有呈现出政府将严厉调控经济的迹象,更多则是表达了对当前形势的温和看法,以及对未来通胀压力的未雨绸缪。

  值得关注的是,统计局发言人在几个重要问题上都表现出相对正面的态度,如认为物价总体平稳,“从趋势上看,3月份价格比2月份价格还要低”;当前的国民经济增长同样也体现出“在结构调整中的加快”,对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速这两个公众最关注的要素,统计局认为前者当前仍算稳定,但需“注意未来压力”,对后者则认为当前只是“偏快”而非“过热”。

  我们可以从这次发布会中看出政府对总体经济形势的看法有了微妙变化。2006年始终伴随着防范经济过热的气氛。在此过程中,中央政府一度产生了高度担忧,并且强力调控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但出台的一系列宏观紧缩性政策仍然作用有限。今年一季度数据出台后,各方都表示对经济过热的担心,而国家统计局却表示这样的高增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很多主管部门却仍然保持了对防范经济过热的高度警惕。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政府内部对经济增速合理性的认识分歧。

  其实这种分歧在去年后期开始有所变化,除了统计部门,政府其他部门也不再过度强调经济过热问题。直到本次统计局发布会结束后,我们看到

宏观调控部门的一种新思路已经浮现出来,就是经济发展较快并不等于经济过热,宏观政策目标在于保持经济稳定的高增长,而非一味防止高增长。正如统计局发言人所言,目前的经济增长是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三大因素推动下进行的,是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

  笔者认为,这种调控新思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一方面是在新形势下对传统调控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另一方面也暗含了更加重视国内市场的因素。联想到今年3月份贸易顺差大幅下降的事实,虽然顺差下降背后难以解读出政策的强力影响,一季度总体出口仍然强劲。但无论是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还是遏制非法资金流入,都表现了政府经济发展理念的变迁,即逐步树立起大国思维,出口导向的重商主义立国模式不再适合当前现实,更重要的是以国内市场发展为本。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逐步建立重视消费、刺激消费的基本政策,同时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改革资源价格机制等,最终实现以消费增长来主、投资和出口增长为辅来实现经济高增长,间接抑制国际收支失衡与投资过快。

  回到公众普遍关注的股市与货币政策问题。成熟的现代市场体系,理应伴随资产市场的扩张与发展。换句话说,在经济高增长、流动性充足逐渐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或许国内的资产价格进入了需要进行全面价值重估的时代。无论是股市还是

房地产价格,处于上升通道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要减少制度性扭曲对资产价格增长的作用,除去资产价格重估中的泡沫因素。

  显然,这更需要推进交易制度环境的彻底改革,并非单一政策所能做到的。尤其是对货币政策来说,央行很难区分出资产价格的上涨是由于经济基本面因素还是非理性因素造成的,也难以确定什么是最优的资产价格水平。在资本市场比较脆弱的情况下,过于强势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泡沫破裂后对经济的重大打击。由此,笔者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不直接作用于资产价格,是相对合理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以微调政策代替强控政策,通过表达政府对资产价格变化的态度,来间接影响资产交易行为,避免风险和泡沫的过度积累。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