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股市天量暴跌 统计局温和表态止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11:34 南方日报

  编者按

  昨日是市场惊心动魄的一天,在统计局推迟公布CPI等经济敏感数据的刺激下,股市剧烈下跌,盘中最大跌幅超过250点,跌幅仅次于2月27日的“黑色星期二”。

  有趣的是,统计局原本称CPI数据今日公布,昨日在收市后却“意外”公布;3月CPI3.3%的增速虽然有点高,但统计局的表态却相当“温和”,这一方面传递出统计局有意弱化人们对经济过热问题之“过热关注”,另一方面似乎是股市适度调整却不能大跌不止前的安抚。

  这一切或许意味着,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思路正发生微妙变化。

  两市恐慌性抛盘 市值蒸发7000亿

  收市后一季度经济数据随即“温情”出炉,股民大呼“上当”

  一季度经济数据推迟公布,引发了股市恐慌性的巨跌。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大跌,上证指数一度大跌200多点,深市更是跌破了万点大关。和2月27日暴跌不同的是,,对于昨日的暴跌,不少人都有预期,毕竟最近涨得太高,涨的太快。

  “只涨不跌反而更加心惊胆战”

  昨日中午,记者在广州天河北路长江

证券营业部随机采访了一些股民,让记者有点意外的是,虽然昨日再度出现了集体性的暴跌,但股民的心态并没有想象中惶恐。

  “我反正是满仓了,手里的股票反正成本很低,就不做波段了”、“最近营业部提示让我们控制仓位,我之前就卖了不少股票,今天真的大跌了,真是惊险啊”,这些声音无疑具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更多公募基金经理眼里,适度的调整是正常的,但预计幅度不会太大,尤其是优质的筹码。

  股民开户忙

  虽然周三股指尾盘拉升,但昨日一早,广州各大券商营业部不约而同的向股民发出了风险提示。

  让券商和股民担心的,正是昨日下午即将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如果出现经济过热的苗头,管理层可能采取更为严厉的调控手段,近期不少题材股爆炒和内幕交易的传闻,也让不少股民人心惶惶。

  果然,昨日大盘开盘就走低,虽然早上稍微有所反弹,但很快就开始快速杀跌,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力量,上证指数跌幅最高达到了7%,最低3358点;刚刚突破万点的深成指很快跌破万点大关,最高跌幅近8个点。不过尾盘两市双双拉升,将跌幅收窄。

  记者采访发现,股市虽然大跌,但没有阻挡新股民入市的热情,在广州几家大的证券营业部,仍在出现股民排队开户的情形,甚至有股民表示,“要是早一天开户,今天就可以抄底了”。金元证券深圳

理财中心总经理冉兰认为,最近疯狂入市的散户资金风险意识非常薄弱,往往会成为这波行情最后一个接棒的人,只看到收益,却没有看到危险。

  公募基金减仓有点无奈

  日前披露的14家基金管理公司93只基金一季报显示,各类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在一季度内全面减仓。其中,偏股型基金环比减仓5.58个百分点,为本轮行情启动以来单季最大减仓幅度。以目前基金的持股市值论,上述减仓幅度涉及500亿A股市值。 

  基金经理减仓是看空股市?对于目前市场的质疑,不少基金经理有些无奈。基金虽然是机构投资者,但目前新基民的追涨杀跌的行为,却让基金被迫跟着做短线。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虽然申购的资金超过了5000亿元,但赎回的资金也达到了4700亿元。深圳一家合资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2月27日大跌那天,本来是很好的买点,却接到公司通知被赎回了10个亿,第二天只好忍痛卖股票。

  冉兰也表示,新股民并不可怕,因为现在的新股民很少买基金重仓的股票,题材股的暴涨暴跌,对整个股市影响不大。但新基民却非常可怕,因为他们短进短出的行为,可能导致整个基金业出现“大跌—赎回—杀跌—赎回”的恶性循环。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指数可能有20%的调整空间,但优质的蓝筹股最多有10%左右的跌幅。昨日基金重仓的银行股、军工股跌幅都不大。

  暴跌背后是大资金阴谋?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3月份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昨日下午休市后,出台的关键数字,并没有想象中惊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态称现在谈“经济过热”为时尚早。这让不少今天“割肉”的股民大呼“上当”。

  中国上市公司调研网的一位网友昨日发贴子称,“从下午的经济统计报告可以看出,一季度经济整体正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还未过快过热。CPI扣除一些指数外,核心指数比2月份还低。多正常的数据,为啥还会跌?加息看样子也很难,而且即使加息又是一个逢低买入的机会。之前不少机构四处放风说今天会跌,散户看到真的跌了,跟风大量交出自己的筹码。又让机构拣了便宜筹码。集体被忽悠。”

  冉兰也认为,目前新入市的资金非常多,不排除一些大的资金为了拿到便宜的优质筹码,借助网络、短信等工具,利用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的契机兴风作浪。他建议股民,对于手中的好股票要坚定持有。

  上市公司调研网负责人刘水认为,二季度和三季度资金将开始重新博弈,昨日的大跌正是一个契机。对于股民来说,比较容易把握的是在股改中有业绩承诺或注入优质资产承诺的企业,像之前停牌的中色股份等,这类股票在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抗跌能力会最强。

  本报记者 贾肖明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1%,3月物价同比上涨3.3%

  统计局:宏观调控力度不宜过大

  备受关注的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终于在昨日下午3时揭开了神秘面纱。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经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另一项更为敏感的数据是: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2.7%,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的CPI虽然环比下降0.3%,但其却同比上涨了3.3%——外界认为,3%是衡量CPI是否超越“警戒线”的一个共识性指标,如果CPI越过了这道红线,就意味着经济出现通货膨胀苗头。

  一季度经济增速“确实在加快”

  近一个多星期来,国内外各类经济分析机构都对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长态势给予了“热度”关注和评价。在接受本报记者的前期采访中,专家们无不忧虑:如果宏观调控不能有力拽住GDP狂飙的劲头,未来宏观经济和股市需要为之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很大。

  那么,在国家统计局官员眼中,一季度11.1%的GDP增幅,是不是意味着今年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苗头?政策层面今后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对于这个颇为尖锐的问题,李晓超昨日没有回避锋芒,他坦陈,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确实在加快,不仅表现为与去年同期相比,而且还表现为与去年全年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都在加快。

  不过,他随即声称,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投资增速出现回落的同时,消费和进出口却出现了较快增长,“两者不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还多出了一部分需求”。

  李晓超还分析称,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加快,是在过去四年连续保持10%及以上增长速度基础上的加快,其起点本身已经很高。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与李晓超的看法颇为接近。陈认为,今年前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长又出现了加速迹象,工业增加值、出口、投资等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有意弱化对经济过热的聚焦度?

  市场层面近期已对统计局此番发布的新数据表现出强烈的预期,这与该组数据发布后官方如何就之判别当前经济形势有着极大的关联。许多研究人士与市场人士普遍预期经济已经步入过热的轨道,新的紧缩政策也可能因之而再度出手……

  而在李晓超看来,经济是不是过热,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对其判断就需要综合地进行考虑。他说,至少还有两个指标需要关注:一是价格指标,二是这种快速增长是不是造成了物资支撑的紧张,否则判断就难免有失偏颇。

  这无疑是在弱化人们对经济过热的聚焦度。他说:3月份CPI同比上涨3.3%,存在着一定的通胀压力。但是如果扣除上年因食品价格上涨1.5%的翘尾因素,一季度新上涨仅为1.2%,与去年同期持平——总体较为平稳,部分项目上涨较快,存在继续上涨的压力。

  这也是统计局关于“当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经济运行速度在加快。”等诸多“温和表态”的原因。不过李晓超同样也警示风险:“如果国民经济增速再继续加快的话,就有可能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运行也将有从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

  加息预期难免但不宜太频繁

  从市场层面看,人们大多认为央行会在近期再次加息或者采用其他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期防治通胀苗头。昨日,当记者问及官方后期可能会采取何种措施加以防范时,李晓超言辞模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我们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不要采取力度过大的调控措施,而是微量、小步、频调,目的就是防止经济的硬着陆……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既要防止大的起伏,又要防止经济增长过慢。”

  知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则认为,结合印度在化解通胀问题的经验看,在币值已经有较快升幅的背景下,如果急剧提高利率,可能导致国家资本市场的崩溃;如果最终不得不通过利率手段来达到控制通胀压力的目的时,伴随资产泡沫破灭的就是经济“硬着陆”。

  陈昌华认为,面对强劲的经济增长,要严防通胀,力避“硬着陆”。他说,如果有一天通胀已经超越了各级政府所能控制的范围,那么,宏观调控的力度将不再是政府主观愿望所可以决定的,“届时,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双重幅调整将不可避免”。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相关报道

  7.72关口突破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本报讯 在7.72关口盘旋几日后,昨日美国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7.7199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第24个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7年4月1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199元,1欧元对人民币10.501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5257元,1港元对人民币0.98823元,1英镑对人民币15.4811元。 

  4月以来的短短十几个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已六度创出新高。按照19日的中间价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5.05%。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