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刘纪鹏:信披违规不严惩 股改成果将付东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杭萧钢构给市场敲响了警钟,此案不抓,今后大股东和高管利用内幕消息牟取自身利益就会愈演愈烈,给市场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该案暴露出的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目前“仍然习以为常”,如果不加严惩,股改所取得的成果将付诸东流。

  第一财经日报:监管层何以如此重视杭萧钢构事件?

  刘纪鹏:客观背景上,内地

资本市场在经历过
股权分置
改革之后,进入了持续上涨的新阶段。这是市场在过去错误的政策等因素压抑了五六年之后的上涨,使得证券市场与内地的经济增长重新取得同步。但是主流的声音里面仍然能听到如内地上市公司70%不合格、造假严重、泡沫严重等言论。在这种背景下,监管层对此类问题相当敏感,他们如履薄冰,担心股改的成果毁于一旦。尚福林主席一直在强调加强监管,就是从这方面考虑。

  我认为现阶段市场仍然是理性恢复,但是监管层在思想上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股改是否使得上市公司基本面得到改善、纠正市场制度性缺陷的效果如何,是高层非常关心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此事件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刘纪鹏:杭萧钢构重大订单消息提前走漏,与此类似的事情目前其实仍然是相当普遍的,只不过杭萧钢构的故事说得有点太大。(当然,订单本身的真假目前还没有搞清楚,证监会也没有得出调查结论)但是提前走漏消息,这本身就是重大的违规,至少说明上市公司高管的素质在信息披露方面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

  杭萧钢构事件,其最重大的意义不在于巨额海外订单是真是假——因为这个问题是很明确的,如果订单是假的,那么杭萧钢构就是犯了严重错误——而是在于信息披露的规则是否得到了严格遵守,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是否严格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是否达到了基本要求。

  我们看到,在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上市公司提前走漏消息的现象仍然习以为常,有的上市公司高管仍然在利用内幕消息买卖

股票。如果不利用杭萧钢构事件,对违规行为严加惩处,针对公平信息披露原则和上市公司及其高管诚信原则进行宣传教育,那么股权分置改革辛苦换来的成果,都将付诸东流。

  特别是在“大非”、“小非”纷纷解禁的阶段,上述问题更为严峻。内地上市公司不同于成熟市场的显著特点是一股独大。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非流通股上市之后,很有可能借助人事任免权、业绩信息的提前获取权,甚至对业绩调节的权力,为其高抛低吸炒作股票创造便利条件。现有法规中5%以上比例买卖才须公告的规定,也使得大股东拥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牛市能够掩盖问题,一旦市场增速放缓,甚至由牛转熊,那么问题就会集中暴露。杭萧钢构给市场敲响了警钟,此案不抓,今后大股东和高管利用内幕消息牟取自身利益就会愈演愈烈,给市场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