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趋势依旧 政策取向有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22:1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2007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但是物价变化趋势将影响宏观政策的取向,而财政政策未来将引起更多关注

  作者:本刊记者 陈为/文

  在经历了2003年开始的连续几年GDP增速超过10%之后,2007年经济走势将何去何从?不少预测专家表示,这种连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在2007年不会有大变动,预计GDP增速仍将保持在10%左右。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宏观部经理周克瑜认为,这几年的经济走势已经充分说明,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可能表现得超出我们预期的强劲。未来2-3年内至少在2007年,中国经济所显示出的强劲内在增长动能尚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这表现在拉动经济的三大需求增长趋势都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三大增长因素趋势难改

  受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2006年四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有较大程度的回落,但由于企业利润增长仍保持较高速度,预测机构对于全年投资的增长依旧看好。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这些指标近期快速回落并不预示2007年投资增长会很低,只是短期政策效果的必然显现。目前行业利润增长高达30%,使企业具有较强的内在投资动力,中国在2007年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而中银国际宏观分析师程漫江进一步提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进入新阶段。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越来越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低端加工贸易相关产业向高端转移,尤其在技术和产业升级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而由这种技术升级引领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贸易顺差过大,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扩大出口并采取措施调控之际,预测专家还是普遍认为,2007年的贸易顺差规模虽然从增长的相对数来看会有所放缓,但绝对数目很可能会再创新高。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此的预测是:2007 年贸易盈余将继续扩大,全年可能实现顺差2500亿美元。

  实际上专家对于贸易顺差规模扩大的预测已经在2007年1月的数据中部分得到验证,1月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58.8亿美元。这个数字不仅远高于去年同期的95亿美元,甚至出乎原本就“悲观”的西方媒体的预测。在此之前,西方权威媒体的调查曾预计,中国1月贸易顺差将缩窄至154亿美元。

  而从出口的内部驱动因素来看,支持中国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动力依然强劲。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目前中国的出口结构升级是出口的强大推动力。近年来,中国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出口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升级,机电与运输设备类产品占出口比例持续扩大,而进口产品中资源与高科技产品比例也不断增大,以今年1月为例,机电产品是带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35.1%,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6.3%。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40.1%,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36.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0.5%。

  同时,预测专家们认为消费增长在2007年也值得期待。

  高善文认为,从驱动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的最主要的力量来看,消费增长上新台阶已有基础。这些驱动因素就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改善、雇佣的扩大,以及再就业情况的改善和雇佣的扩大的过程之中工资和收入水平的上升。

  高善文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改善是与这几年持续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的。因为大量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形成了生产能力,而这样的过程扩大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形成了就业的扩大和工资的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的加速从2005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2006年,原因就在于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持续高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有理由相信2007 年社会消费零售的增速会更高,原因在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近几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和系统性的放慢。

  周克瑜还特别提出,2007年消费增长仍将保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全局性指导纲领的引导下已经开始从多方面入手,解决一些制约消费增长的深层次问题,它们的逐步改善,会大大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通胀预期提高

  虽然最近两年物价水平处于低位运行,但预测的专家大都认为,2007年CPI以及各类价格指数会维持小幅攀升,出现温和通货膨胀是非常可能的。

  在影响通胀的主要因素中,粮食问题是预测机构最为关注的。张曙光认为,CPI超过去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期粮食以及食品价格的出现的持续上涨现象,因为它们约占CPI权重的1/3左右。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也认为,中国粮食的中长期供求失衡才是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王建认为,自去年10月以来出现的粮价和食品价格上涨趋势很可能是长期趋势,由此驱动CPI持续增加,加速通货膨胀预期2007年形成。

  与其他专家认识不同的是,高善文认为本轮通货膨胀的加速更主要受到外部需求的驱动,其机理是:全球工业的加速带动中国和全球的PPI上升;PPI上升进一步带动GDP缩减指数和食品类价格指数的上升。但他预测,由于存在比较确定的证据显示全球工业的减速过程即将开始,中国本轮的通货膨胀加速过程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在2007年下半年就会转入下降过程,预计2007年CPI涨幅在2.1%左右,全年走势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

  紧缩不应过度

  在通胀上升几乎成为预测机构共识的情况下,专家们普遍预测央行加息将在所难免,但他们同时也认为央行加息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在加息次数和时机方面都会十分谨慎。

  诸建芳认为,央行最终将祭出利率手段,估计年内会升息1-2次,累计加息27-54个基点。二三季度是通胀和投资反弹比较显著的时间点,也是利率调整的敏感时刻,但若考虑政策的前瞻性和打提前量,不排除央行在今年一季度首次加息。

  多位专家也认为,上调准备金率才是央行的首选和常用紧缩政策工具,因为央行今年的工作重点仍是减少市场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和抑制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加息并不能有助于央行减少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而实际上,央行也是这样的考虑。在今年1月份CPI连续几个月环比上涨后,加息传言在春节前达到最甚。然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回应说,央行还需要连续观察1月和2月的CPI走势才能做出决定。但同时,央行对于市场流动性的回收态度坚决,2月25日起小幅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这也是今年第二次上调。

  “央行已经从1月的数据中察觉到流动性泛滥可能带来的风险,如高额的贸易顺差,超出预期的贷款增量,利用存款准备金率对冲流动性在所难免。” 诸建芳分析认为,“预计年内至少进行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累计上调1个百分点。”

  对于央行今年将采取各种紧缩政策抑制经济过热的做法,预测专家中只有王建持保留态度。他认为,今年可能出现的“滞胀”格局对于宏观调控来说是难题。他认为这种局面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显露,因为从国内投资周期来看,在经历了包括今年在内的连续4年的高增长后,各种投资先行指标在今年下半年将逐步进入尾声;而从国外经济来看,美国经济目前已经露出了增长的颓势,今年下半年还会表现得更明显。倘若内需和外需同时减弱,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甚至低于7%。他提醒说,对于这个前景,政府必须有足够的警惕,还是要把放松经济的政策作为重点。

  张曙光也认为,鉴于今年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今年的紧缩政策切忌过度,必要时还应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性政策来平衡紧缩效应,如通过旨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所得税法》法案的通过。

  程漫江也谈道,政府应积极推出一系列改革政策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充分利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转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