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通胀风险加剧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0:24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郑红

  在消费率不高的情况下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通胀显然不够全面———

  按照“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的习惯,那么目前我们基本没有通胀之忧。但因为中国消费率持续偏低的客观事实,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并不合适。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通胀风险加剧的说法很多,一些经济专家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

  无风不起浪。从上海来看,去年11月,食用油、猪肉价格攀高,其中植物油制品价格比上月上涨了6%,猪肉价格环比上涨3.1%,带动了食品类价格上扬,使得当月食品类价格明显走高,涨幅达到2.7%,成为去年3月以来的最高涨幅。

  与此同时,作为重要上游价格指数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去年也呈逐月上涨态势。其中,六七月份价格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9月份价格涨幅比1月份高出4.2个百分点;10月-12月涨幅均在6.8%左右波动,回升到了2005年上半年6%以上的水平。

  但事实上,判断通胀风险是否加大,单看这些表象是远远不够的。

  CPI显示“低通胀”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物价升幅不大,属于“低通胀”区间。上海同期CPI也是“走势平稳”,仅比上年涨1.2%。

  按照“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的习惯,那么目前我们基本没有通胀之忧。但因为中国消费率持续偏低的客观事实,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并不合适。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研究预测中心主任刘表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胀水平一般用CPI来衡量的。为什么这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用此标准来评价是恰当的呢?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率,即最终需求占GDP的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所以用消费价格水平来判断通胀程度不会有大的偏差。但是我国情况不太一样,尤其是这几年消费率持续下降,目前只有50%左右,在消费率不高的情况下用消费价格来衡量通胀显然不够全面。

  “只有用全面涵盖国民经济物价上涨程度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才能真实反映通胀水平。”刘进一步分析指出,由于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这一指标一个年度才计算一次,不便于监测通胀情况,所以为了即时反映物价走势,国际上通常都用抽样调查的价格指数来替代,发达国家因为消费率比较高,所以单用消费价格指数来大略反映没有问题,但我们国家消费率比较低,客观反映通胀就必须在关注CPI的同时还关注另外两个价格指数———“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严格计算算“温和”

  用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来计算的通胀水平如何呢?刘计算了一下近几年的数据:2003年2.87%、2004年7.61%、2005年4.61%、2006年为3.19%。

  再看我国的CPI,2003年为1.2%,2004年为3.9%,2005年为1.8%,2006年为1.5%;同期PPI分别是2.3%、6.1%、4.9%、3%;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依次是4.8%、11.4%、8.3%、6%。通胀程度是落在同一时期价格指数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的区域内的,例如2003年最低的价格指数是CPI(1.2%),最高的价格指数是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4.8%),所以通胀水平就在大于1.2%小于4.8%的区间里。同期用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计算的结果,就在这个区域内。显然,过去我们单用CPI来衡量的通胀水平是被低估了。

  一般认为,5%是通货膨胀的警戒线,但在刘熀松看来,我国经济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物价上涨幅度相对也会高些,目前的通胀应该属于“温和”,与经济增速是相适应的。

  今年预计略高于去年

  今年的价格走势如何?刘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CPI的上涨幅度会略高于去年;二是总的通胀程度没有加剧之忧,仍然是“中度”,保持“温和通胀”水平,这种温和性是可持续性的。他认为,这样的通胀是我们可以承受的,对经济发展不会有什么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消费需求的乐观预计,是判断CPI涨幅略高于去年的重要理由。由于前几年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及房产价格的上涨等,已使生产成本有很大提高,企业有提高产品出厂价格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消费需求有着向好乐观的预期。例如:低收入者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将得到提升;医疗、教育等改革调控力度加大,百姓未来预期趋于平稳,即期消费能力会有所增强;加之巨额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新增收入的消费倾向也会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随着流通市值的继续增加,股市财富效应将会通过消费显示出来。

  上海的CPI走势

  在温和通胀的宏观背景下,上海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如何?上海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蔡旭初用了四个字概括:温和上涨。

  先看食品价格上涨效应是否会持续。很多人的通胀加剧之忧与去年底食品类价格的一轮上涨行情有关。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食品价格的上涨效应不会持续,更不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扬。

  蔡旭初告诉记者,从上海去年全年的物价走势看,油脂、肉禽蛋等副食品价格走势是回落的,食品类价格总体上也是回落的。虽然在CPI统计中,食品类价格的权重要占到近三分之一,但是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度已经降至60%左右,上拉动力较前两年明显减弱。何况,总指数的变动还要看资源类产品和服务类价格波动情况。去年,在上海CPI的八大类商品价格中,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了2.7%和1.8%;另外几类的价格上升幅度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这个最容易拉动总指数上升的食品类价格,是短时期的结构性拉动,不会引起整个物价的趋势性变动。”蔡旭初表示。

  再分析原材料价格回升会不会传导。原材料购进价格是十分重要的上游价格指数,这个价格的变动通常会从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中体现出来,然后再传导给下游价格,引起消费品价格的变动。

  2006年本市原材料购进价格呈逐月上涨态势,其对CPI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总体影响程度较小。从趋势看,原材料价格涨幅从下半年起回升,但是幅度没有继续扩大,停滞在6个百分点左右,但由于绝大多数工业品仍供过于求,买方市场的格局继续强化,因此,这种价格向消费领域的传导作用仍然是有限的,对CPI的拉动幅度较小。

  从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上海消费价格持续低位涨幅运行的状态,可能还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上涨的内在动力尚显不足。蔡旭初对今年全年上海CPI走势判断是:在101-102区域上下波动,上涨率在2%以内,物价总体上还将维持“不温不火、温和上涨”的状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5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