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侯玉成:有关经济的几个新思维与应用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14:31 价值中国网
侯玉成 未来是经济决策的主因 现在是次因 对于一个正确高明的货币政策,以及深谙经济的高智慧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来说,严格地说货币政策不取决于自身,也不主要取决于当前的经济情况,而是重点取决于未来经济的状况,当前的经济面只应作为第二因素进行考虑综合。这是因为,当前的经济结果是经过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后产生的,它是过去政策、经济活动的体现,该经济结果在未来可能延续、可能消失、也可能变异。如果单纯用当前的经济面作为未来经济政策的主要决策依据,就可能会出现误导、偏差,至少会部分冲突未来经济本身内部的良好自我调节效率。再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一个经济政策、货币决策出现后,需要经过下达、理解、执行,然后再转化为经济活动去影响未来的经济结果。这就需要一定的时期段,而到那时当前的一些经济现实在“这一经济活动时期”后,部分要素可能已变化。所以最合理有效、科学的政策措施宜在部分参照当前经济数据的情况下,重点建立在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的研究把握和预知上(新经济的突破性研究应可以大部分做到这一点)。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经济、金融研究机构部门,似乎研究分析模式统一,就是将当前公布的一系列现实经济、货币数据进行罗列比较,以得出未来的经济、货币政策。其实,现在的数据主要是定位与过去情况的比较变化,但它不能全部代表对未来的预知和指导,此分析模式只应作为政策的辅佐参照和评估,是考虑的第二要素。对未来经济的轮廓性把握和预知,需突破传统的经济理论,通过创新的经济理论和方法来实现。 货币政策决策机构所言的“等待观察下一步经济数据”,不应单纯理解为也不宜使用为是要用再出现的现实经济数据为依据做未来的新的经济政策决策,而是应理解和使用为是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进行效果和作用时期的评估,以决定它的影响度和效用时间,然后考虑“未来的未来”相应政策措施是延续、停止还是强化。上述逻辑看似区别不大,实则在思维领域是很大区别,后者是最符合经济特征的。 举例来说,美联储和我国央行分别在2004年7月1日、10月进行第一次加息的货币政策,它针对的决不是2004年7月、10月那一时期的经济结果,而是未来1年多或2年多的经济局面。到今天,大家才知道当时就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两年后的现在是多么重要和高明。而在当时,可以说经济数据和局面一片大好,通胀也极低,拿当时现实数据是很难得出要开始逐步加息的。(只可惜我国央行后来的偏紧货币政策方向没有坚持执行)。 高通货膨胀=放任资金低效+经济资源浪费和经济泡沫 与高通货膨胀相伴的往往是很宽松的货币环境,市场资金流动充裕甚至过剩,以及经济利润配置的失衡。较容易获得银行资金或其他融通资金,而且付出的成本较低,这样就不能给资金使用者较大的压力以珍惜资金和提高效率,从而导致资金的低效运转和投资的过大过热。投资的过大过热就会导致经济资源紧张价格昂贵,但生产出的商品却未必能体现出这一高昂的价值,甚至由于价格的高昂而缺乏市场需求导致积压浪费,但高昂的价格却在不断诱惑对资源项目的新投入和过渡开发,这种未来供给的巨大增加和需求的萎缩,最终更会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而且这种供求逐步失衡的变化,一旦达到极限,对经济的巨大破坏作用就会出现。另外一方面,高通货膨胀必然导致价格的无序上升,表面的无限繁荣掩盖着经济领域的泡沫,土地泡沫、房地产泡沫、证券泡沫、原材料泡沫等等,价格上涨飞快、幅度超出想象,就如前期的能源、其他工业原材料价格和房价一样,几乎几天就一升变。持续下去是怎样的结果?不言而喻。 控制通货膨胀宜成为各国央行的工作主线。这一主线抓好,经济的各个方面自然就会合理配置,经济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就有自我调节解决的可能。资金效率、经济资源的利用就会大大提高。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就牢固。 消费者物价指数不宜作为判断通胀的唯一依据 无论国内国外,无论经济理论研究还是经济应用与决策,消费者物价指数成为了公认的判断经济通货膨胀情况的依据,且是唯一的依据。它成为了世界经济公理。应该说,这一指标确实很重要,也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通胀的情况,但是它更多地是体现为“最近的过去”物价指数的情况,是对最近的过去的通胀情形的表现和货币政策的评估,它不能肯定代表未来的通胀变化。它在未来能否持续、传导速度快慢、是否将发生转折或变化等,这才是最需要的和有决策依据价值的。决策部门做经济、货币决策,不但需要对过去、现在的了解,更需要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大致把握,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对未来一段时期的暗示是不定的、滞后的。所以,单纯按该指标做出的经济、货币决策,严格地说肯定有滞后性,是对已发生事情的应对,但究竟对将来的经济能否有好的作用,是待定的。所以要想能有前瞻性和提前预防调控特征的经济货币政策,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经济理论和原理,进行新的研究创新。笔者认为,这一研究和创新是可以实现的。 这里略提一下格林斯潘先生对美国经济近十几年良好的引导和调控,除了1990年和2001年略显不完美外,其他时候的经济、货币调控是较完美的。他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高超之处,便是大都情况下,能够在经济发生人人可以看出和知晓的不良变化之前,提前做出相应的货币政策调整,而当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大都表现融洽合理,是无法据此判断调整政策的。简单地理解,如果将2004年开始的17次加息调控政策,拖等到今天高通胀、高物价数据局面已人人皆晓时才出台,那等到经济、货币政策在一两年后开始产生效果时,可能石油已在从250美元、铜价从18000美元/吨、上海楼价从60000万元/平米崩盘了,经济将是什么局面很难想象。可见,对未来经济的把握和经济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是极重要的。我们应该能有新的经济理论和原理方法来实现对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的评估和判断的,但必须突破原有经济理论的框架。 从笔者的研究了解来看,至少商品价格的各个构成以及价格传导的方式、变异和快慢,还有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过渡期的各种特征等,就是几个可以对未来经济轨迹轮廓大致了解把握的研究突破方向(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暂不展开论述)。 世界经济界需对“消费者价格指数”重新定义和理解 目前各国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我认为更精确地说应称“最终消费价格指数(而不是市场整体价格的反映指数)”,也就是说,它反映的是最终消费人对价格的接受和使用情况,它不但与商品的实际成本价值有关,也与消费人的可支配收入、其他经济因素有关。但在部分时期和特别情况下,商品实际成本价格的较快、较大的上升,受消费人可支配收入的限制,或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其无法全部、或顺畅地传递到最终消费人,或在一定时期内,受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进行一定的抵冲(但这种抵冲不会长期持续)。从而使本已潜在存在或在其他领域已出现的较大通货膨胀压力,未能在“最终消费价格指数上”体现出来,但并不表示未来不出现,如果只能等到出现了才知道才应对,那就已错过了最佳时机。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复杂和新变化,过去的一些经济概念以及在现实经济应用中的理解,需要进行完善、更新。 未来四个月美国经济走向和美联储政策轮廓 以下是通过我们的新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原理得出的(在今年4月和6月曾依此提前分析定位了美国经济未来变化和建议了美联储适宜的政策。相关部分内容在和讯财经网登载)。 由于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代表,所以认识和把握了该经济体的未来,也就可以大致认识世界经济的未来情况。 1、美国经济从今年的8月开始将会逐步出现减速、放缓,这一放缓过程未来四个月将会持续。 2、通货膨胀的最强压力期基本度过,过去采取的货币政策正在开始产生作用和效果。但是,由于六月的加息幅度没达到50个基点,所以通货膨胀下降速度较预期会慢些,这会使美联储的政策观察期和美国经济的放缓期较最佳模式(6月加息50点)多付出3个多月左右的延迟期。通胀出现明显下降需要等到2006年11月前后才可能观察到。 3、未来的经济要求美联储的加息已经结束。在未来四个月美联储肯定不会加息,但是会采取较为严厉的控制通胀的语言。 4、美国未来经济要求美联储将在不超过2007年第一季度的时间进行第一次减息(更详细说,第一次最佳减息期应在2007年1、2月)。否则美国经济将在未来面临一段衰退的危险。 我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适宜行为 我国经济当前通货膨胀情况,虽然从已出的传统模式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不是很严重,但潜在的通胀压力仍大,经济利润配置呈现失衡、社会经济资源使用效率较低。从我国未来经济变化轨迹分析,需要央行近期再进行一些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 另一方面,未来的美国经济将会要求美联储在不超过2007年第一季度的时候进行首次减息,在这之前,我国进行诸如加息的调控将不会对汇率造成大压力,因为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只要是同向大致同幅度(人民币利率幅度略低些最佳)的变动,其在实际市场上对升值的推动并不会有理论上想象的那么大。但是一旦美元利率开始减息走低,这时人民币若再进行反向的加息经济调控,那就会在国际上造出较大的资金转换流动的预期,从而对人民币升值产生真正的需求压力。也就是说,按未来国内外经济变化的轮廓来说,我国在2007年第一季度之后进行再加息调控的余地将较小,为了提前预防通胀的传导和为未来与美元的同向利率变动创造灵活的余地,便于减缓未来套利需求导致的升值压力,近期进行一定的加息调控是很科学有利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