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市场资金供应充足 货币政策适度收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5:00 证券导刊

  2006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下一步将适度加大汇率、利率政策调整,调控市场流动性。

  从目前情况看,央行可能采取阶段性的温和紧缩措施。即使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市场资金面充裕的局面仍将延续。

  银河证券 唐震斌

  今年货币政策的新变化

  2005年我国金融运行明显具有“宽货币、紧信贷”的特点,货币供应充足,市场流动性充裕,而各项贷款增速相对放缓,人民币存贷差屡创新高。2006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从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金融运行态势来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需要引起重视。

  1、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加快。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加快,2月末M2余额达30.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超过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近3个百分点。同时,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较多,今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149亿元,同比多增3381亿元,创2003年7月以来新增贷款的最高纪录。据央行预测,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很可能会突破1万亿元。按照前两个月的贷款增长势头,全年的新增贷款将远远超过2.5万亿元的预定新增贷款调控目标,显然超出了央行的预料,并引起央行的高度关注。

  2、人民币升值预期。半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小幅升值趋势,目前人民币兑

美元汇率中间价基本维持在8.03元左右,在美元坚挺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3%,对欧元和日元升值的幅度更大一些。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仍然很强。 

  3、市场资金非常宽松,银行间市场利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商业银行通过结售汇业务获得大量的人民币头寸,加上储蓄的强劲增长,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上受资本充足率等约束较强,银行信贷趋于谨慎,导致M1和M2的增速明显背离,大量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资金流通速度下降,银行间市场资金非常充裕。银行过剩的流动性大多涌入债市,使得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4、投资反弹压力较大,2006年我国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1-2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6.6%,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有:A、投资增长有较大的惯性作用,2005年在建项目将有10万亿元以上的建设规模结转到2006年。B、面对宽松的货币供应和充裕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在支付利息和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将增加贷款发放,有可能引致信贷失控和投资反弹。C、2006年是“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会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今年是地方政府换届年,投资热情也很高。

  5、全球低利率时代即将结束。美联储自2004年6月以来,已连续15次升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4.75%,而且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升息至5%左右。今年3月初,欧央行将主导利率从2.25%调高至2.5%,这是欧洲央行在3个月内第二次升息。日本央行3月9日决定,解除其自2001年3月开始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逐步恢复正常的货币政策,并暗示今年将开始加息。这是自2000年以来全球三大央行首次同时收紧货币政策。

  6、物价上涨压力较大。2006年,国际

原油价格和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仍有继续上扬的动力和空间,给我国带来较大的的价格上涨压力。同时,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公共服务价格和土地价格改革都将推动价格水平上升,以往长期低价利用资源的局面将会出现明显改观。总体来讲,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要大一些,故2006年物价将继续保持小幅平稳上升趋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小幅上调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央行必须关注目前市场流动性过多的状况,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和中性的同时,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疏通资金流通渠道,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水平。此前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央行主要通过发行票据、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如正回购)等手段,吸纳社会过多的流动性。但央行票据成本高、效率低,作用有限。目前,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是1.89%,而1年期的央行票据利率为1.95%左右。考虑到滚动对冲的成本,发行1块钱的央票,大约只能回笼0.3元的市场流动性。而且在商业银行投资选择余地增加和贷款意愿增强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将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因此,央行发行票据是不得已的行为,更是次优的选择。

  在央行调控目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围绕年初确定的指标进行预调和微调,在总量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央行下一步将加大汇率、利率政策调整,适度调控市场流动性,防止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央行可能采取的手段包括:1、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3、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继续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以及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扩大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推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等。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尽管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面临上升压力,但近期仍将维持稳定,不过会继续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而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外贸企业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银行信贷扩张欲望较强的时候,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缺乏力度,央行票据也非优先选择,其他的金融创新更需法规的配合,近期难以有实质性突破。因此,二季度央行很可能小幅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加上“窗口指导”、“货币调期”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形成合力来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信用创造能力,避免形成“宽货币、宽信贷”的局面。

  上调措施对证券市场不利

  众所周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调控力度最大的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心态和行为,可以有效地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进而影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走势。2006年2月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1.04万亿元,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将直接冻结商业银行3100亿元的流动性资金,再加上目前4.5倍左右的货币乘数作用,总共将减少1.4万亿元左右的货币供应,效果非常明显。

  证券市场对资金面的变动非常敏感,因此一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2003年9月21日和2004年4月25日,我国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随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均走出中线调整行情,对市场人气打击较大。近期,在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发行数量同时下降的情况下,债券市场卖压骤然增加,债券指数振荡下行,即表明市场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担心,反应相当灵敏。

  不过,考虑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回调之中、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启动内需等因素,目前尚不宜出台全面紧缩性措施。央行必须在稳定人民币汇率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反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与产能过剩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并存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权衡博弈。央行很可能会在一季度数据全部出来后,最终决定是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调整的幅度。

  市场资金仍然充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央行可采取阶段性的温和紧缩措施,将金融体系内多余的流动性和偏低的市场利率引导到中性水平,除非经济金融数据明显恶化。一方面,如果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应该比较小;另一方面,可考虑实施差别准备金率这一结构性调控工具,有针对性地提高部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在适度收紧货币总量的同时,不至于引起市场的过度波动。 

  200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达4.17%,高于3%的流动性备付率水平1.17个百分点,且央行要支付0.99%的存款利率。因此,如果央行确实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很可能同时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这既能减轻央行的负担,又能逐渐将金融体系的备付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同时部分抵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所带来的流动性紧缩效应。

  总体来讲,即使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力度也会在市场承受范围之内。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外汇占款有增无减、实体经济降温挤压出的剩余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对象、QFII、基金、保险、社保以及复苏中的券商踊跃入市等因素,市场资金面充裕的局面仍将延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