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并未见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17:0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作者: 徐胜源 最近一段时间,“经济周期见顶”的说法弥漫于证券市场上空。持此论者,从宏观调控政策下出现的一些表面现象出发,臆断中国经济已经周期见顶并开始下滑。不少投资者据此对一批处于国民经济瓶颈且质地优良的股票大肆杀跌。笔者认为:“经济周期见顶”一说值得商榷,不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近来,“煤电油运”以及铜、锡、锌等有色金属类股票大幅下挫,这与所谓“经济周期见顶”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但从上述行业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其基本面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比如煤炭,今年3月份,秦皇岛港确实出现过煤炭压港现象,但那不是因为煤炭供给过多所造成的积压,而是劣质煤集中到港所致(南方电厂不接受热量低的劣质煤)。据煤炭行业专家预测:未来煤价走势仍会稳中有涨,但不会大起大落,优质煤供应偏紧,而劣质煤将供过于求。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情况亦是大体如此。“煤电油运”及矿产资源等瓶颈行业的供求矛盾得到缓解,这是宏观调控的成果,并不是“周期见顶”的信号。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规律来看,所谓“经济周期见顶”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从1977年-2002年,我国经济大约经历了5个短周期和3个中周期。短周期分别为5年、5年、4年、5年、6年;中周期分别为5年、9年、11年。从周期波长分析,我国经济周期呈现不断延长的趋势,特别是繁荣期延长、衰退期缩短,尤其是中周期,其延长趋势更为明显;从周期振幅来看,其波动幅度明显呈现收窄的趋势,如上一个中周期谷底年份的GDP增长率仍达到7%。经济周期的波长迁延、波幅减小,其原因有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因素,而政府及时、到位的宏观调控更是功不可没。 本轮经济增长期是从2002年开始的,如果从中周期来看,应该不低于10-11年,即使是短周期,也要大约6年以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2003年下半年起,政府就意识到局部经济过热的问题,开始着手进行宏观调控,到了2004年4月,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遏制了投资增速过猛等一系列经济过热的问题,这对延长本轮经济增长期并熨平周期波幅无疑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尽管当前投资增速回落,出口因贸易摩擦受到影响,房地产市场正在被调控,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的稳定因素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依然存在——消费升级、城市化建设并没有停步,重化工业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潜在GDP增长率可以达到8%-9%。 今后一段时间,一些经济指标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周期见顶”,而是“退一步进两步”的必要休整。在这种情况下,轻言“经济周期见顶”,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