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宏观研究 > 证券市场回顾与展望 > 正文
 

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以及中期预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 17:18 中国网

顾海兵 周智高

(节选)

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高增长(应在9.5%)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5年中国经济的走势也就受到了人们的更多关注。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测,必须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对经济走势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具有地区差异大、总量规模大的特点,因此必须在中长期分析的大背景之中预测中国的年度经济走势。本文分别从定量方面的经济周期分析方法和定性方面的经济态势分析方法出发,并结合对我国经济走势的中期分析,对我国的2005年经济增长进行分析。

一 经济周期分析

一般而言,经济的运行是具有周期性的。借助中国1981~2003年(从“六五”到“十五”)期间中国GDP增长速度的数据,分别利用5~13年的步长通过几何平均法进行移 动平均处理,看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是不是有什么周期性的变动规律。

200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高达9.8%和9.7%。虽然目前的国家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经济过热的局势。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0.3%,仅比2003年同期水平降低了2.4个百分点。从工业增加值来看,2004年1~8月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1%,甚至比2003年同期水平增加0.6个百分点。因此,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2004年中国经济达到9.5%的增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甚至还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

从我国历年GDP增长率的移 动平均结果及其比较来看,我国的经济周期是存在的,大体上在10年到12年。

我国自1981年以来大致经历了1981~1990和1991~2001两个中周期。因此,可以预计,2002~2012年大致将是我国的第三个经济周期。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也正好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从我国前两个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来看,经济增长的最高速度一般出现在周期的第2~4年。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来看,2005年很可能是经济周期中开始回落的年份。因此,2005年的增长速度将会比2004年有所下降,但是也不会下降很多。

其次,中国经济波动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所谓政治因素,主要是指五年一次的党代会、人代会以及五年规划。2005年为党代会的第四年、人代会的第三年及“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从对历次党代会、人代会及五年规划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党代会的第四年、人代会的第三年和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处于9.0%左右。因此,2005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应该也在9.0%左右。这一点同前面分析的结论也基本相同。

最后,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来看,我国的经济波动呈现出逐步减缓的趋势。在1981~1990的经济增长周期中,GDP增长的最大值为15.2%(1984年),而最小值为3.8%(1990年),其波动幅度达到11.4个百分点。而在1991~2001的经济增长周期中,GDP增长的最大幅度为14.2%(1992年),而最小值为7.1%(1999年),其波动幅度仅为7.1个百分点。经济波动幅度减缓的原因本文将在后面加以分析。仅从数据来看,在“十五”时期我国经济波动幅度将会进一步减少,经济增长将更加趋于平稳。因此,2005年GDP增速与“十五”时期其他年份相比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二 2005年中国经济态势分析

上面从经济周期分析的角度来看,200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比2004年稍有下降。而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几点因素来看,这个结论仍然成立:

第一,受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2005年投资增速将会有所下降,从而带动经济增速下降。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过热,主要是投资过热的现象进行了调控。主要包括发行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回笼基础货币;两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通过发布“121文件”对房地产业进行风险提示;出台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同时通过各种政府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对宏观经济过热的判断,指示各级政府配合中央宏观调控,其中包括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三次央行窗口指导会议;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清理整顿(包括“铁本”事件);银监会对各商业银行的电话警告;对违规占用土地进行清理整顿等等。从目前来看,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从我国2004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从各主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来看,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房地产业从2004年1~2月份的43.6%降至1~8月份的28.7%;建筑业从2004年1~2月份的93.4%下降到了1~8月份的30.8%,等等。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投资过热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虽然这种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控制实现的,目前还不能肯定地说中国已经成功的走上了一条实现经济软着陆的道路,但是如果不出现大的失误,再辅以相应的经济政策,2005年投资增速将会有所降低是肯定的。从我国的历次宏观调控的历史来看,我国经济调控效果一般在政策措施采取的第二年开始显现,到第三年效果则比较明显。因此,2005年我国的GDP增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第二,2005年我国的居民消费将会有所提高,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与2003年相比,2004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量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2004年1~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9%,比2003年同期水平高出4.4个百分点,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究其原因,应该在于我国目前已经启动的新一轮消费周期。据测算,到2003年3月份,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户均财产总值就已经达到23万元,户均家庭金融资产达8万元。农民收入也基本具有购买千元以上商品的消费能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电开始在农村普及,而住房、轿车也已经逐渐步入城市家庭。另一方面,随着物价水平的持续走高,居民已经开始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这也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增加。因此,可以预计,2005年的居民消费仍将保持一个较高增长速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国际经济形势趋好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世界经济形势在经历了近三年的低迷和艰难复苏历程之后,自2003年下半年起重新恢复较快增长。2004年以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几大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不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将达到新的周期性增长高点4.6%,2005年也有望保持4.4%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全球贸易量在2004年、2005年也将分别回升到6.8%和6.6%。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良好环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我国出口的增长和外资的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三 中期分析

2005年不是一个孤立的年份,因此年度分析不能脱离中长期分析。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特点来看,我国经济的运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从未来几年来看,这种稳定性仍将继续。当然,我国经济的增速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所下降。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中央政府掌握相当的经济和政治资源,以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都使得我国经济的大波动性逐渐减少。经济总量的扩大减弱了大幅波动的程度和可能性,政府掌握大量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则是应付经济动荡的基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必将保持从上到下的党的领导体系及官员垂直领导体系,依托6000多万名党员这支巨大的力量,中央的统一性团结性不会减弱,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的政治改革要更加渐进,不会再发生1989年那样的政治风波。因此,中国的政治是稳定的。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支配的国有经济资源庞大。首先是国有土地资产总量有25万亿元左右,相当于2003年GDP总量(11.67万亿元)的2.14倍,其次是国有资产总量2002年突破11万亿元(2002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突破11万亿元,中国国企改革网,2003年7月发布),再次是关键的行业部门依旧由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目前由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企业就有187家,总资产接近7万亿元。不言而喻,这种格局在未来即使有所弱化(比如垄断性大企业分拆等),也极为有限。另外,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这一点可以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宏观经济调控的比较中很明显的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四次完整的收缩型宏观调控,其时间段分别是:(1)1979~1981年;(2)1985~1986年;(3)1989~1990年;(4)1993年下半年~1996年。在前三个阶段,我国进行经济调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经济的大幅波动。从其实际的调控效果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在1981年、1986年、1989年和1990年都较前几年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1个百分点。经济的剧烈波动,正说明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还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而在1996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则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经济波动的幅度明显减少。在1998~2002年扩张性的经济调控过程中,经济的波动幅度也是非常小,其最低年份与最高年份之间仅仅相差0.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审慎有效的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在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之下,经济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压低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GDP折算成美元约占世界各国GDP总和的4%,但钢材消耗约2.6亿吨,占世界钢材消耗总量的25%还要强,是世界第一大钢材消费国;石油消耗约2.5亿吨,日均消费石油占世界日均消耗石油的7%,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煤炭消耗约15亿吨,占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30%左右;水泥消耗约8.2亿吨,占世界水泥消耗总量的50%左右;用电总量约1.9万亿千瓦时,占世界用电总量的10%左右。如果不进行及时调整,这种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将对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这种调整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渐进性的改革,这次也不会例外。因此,增长方式的转变虽然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增长速度的降低,但影响不会很大。

第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在中期内对经济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无论是举办奥运会,还是举办世博会,除了直接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以外,还必然会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的增加。因此,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将在较长时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据估计,举办奥运会将拉动我国GDP每年增长0.3个到0.4个百分点,而世博会则每年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达到0.6%。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比较稳定的,具有较强的可维持性。可以说,中期内中国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要不出现大的不可预料的事件,如台海危机爆发等,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经济保持7%~8%左右的增速应该问题不大。当然,一定的经济和社会风险是存在的,但还不足以转化为经济危机。

综合前面的经济周期分析、经济态势分析和中期分析,可以认为,在2005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比2004年有所下降,当然这种下降将是有限的,估计不高于9%,不低于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