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宏观研究 > 券商集萃 > 正文
 

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产业发展比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1:28 国信证券

  针对当前功尽弃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理念发生转变5年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广大投资者陷入迷惘之中,为此,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于11月28日举办了一场大型宏观经济及行业分析专题研讨会。作为国内将宏观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结合得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国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建龙博士全面阐述了这一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 杨建龙

  现实经济研究的方法论与工具创新

  1、现实经济研究的方法论与工具创新(1)

  结构观点

  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互为因果

  传统研究:对应于不同收入水平,将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

  新的视角:对应于不同结构特征将形成不同的增长能力和增长率

  传统研究以描述性为主和归纳法为主,新的研究视角则侧重于机制性、动态研究,规律性更强,操作性,实证性和现实意义突出。

  2、现实经济研究的方法论与工具创新(2)

  重新确立研究秩序:

  从结构变化到经济增长

  从行业研究到宏观经济

  结构研究要求首先对各行业增长规律的认识

  重视研究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投入产出,替代、互补等等

  关键之一:从全行业角度研究单一行业的问题

  关键之二:从行业研究提升到宏观经济研究

  3、现实经济研究的方法论与工具创新(3)

  从需求到供给

  中期看,需求是主动的、供给是被动的,供给增长曲线将向需求增长曲线靠拢,所以需求是决定性因素(资源性行业例外)

  短期看,需求变化活跃,供给相对刚性,需求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需求研究更具现实性。

  从需求研究入手要求:

  注意行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注意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规律,

  注意需求主导的市场力量与政策博弈中的主次关系。

  4、现实经济研究的方法论与工具创新(4)

  历史方法:把握历史才能了解未来

  经济发展是多元因素复杂作用的、动态的、有机体,但不同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都有特定的规律可循,经济规律就是由所有这些规律叠加、交织、相互作用而形成“交响乐”

  历史地看,经济发展是很多周期叠加的结果,认识规律的关键就在于认识这些周期(贯穿经济增长理论的主线),而认识的前提是区分。

  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景气研究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

  1、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1)

  第一轮增长周期上升阶段: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能量

  农村体制改革——农业生产快速增长

  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发展推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对外开放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

  居民解决温饱问题对日用消费品需求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

  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建设在“瓶颈”压力下形成建设高潮,

  为满足国内工业需要,以引进为主的装备工业快速增长,等等

  带有一定的“补课”性质。

  86~90年

  90~95年

  95~00年

  2、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2)

  第一轮增长周期的回落

  改革开放的前期成果基本释放,深层体制问题开始凸现;

  “温饱层次”的“补课式”消费需求基本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增长热点尚未形成,进一步导致企业投资热情较低,工业增长放慢,“缺乏增长热点”,高增长行业转变中的“断档”。

  例外的是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明显加速,成为不多的亮点之一。但不足以扭转大局。

  3、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3)

  第二轮高增长的到来

  消费结构升级是最关键的驱动力量:01年到03的增长回顾

  消费是启动力量

  消费升级是行业增长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投资“加速”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投资是第二位的因素

  4、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4)

  第二轮高增长的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以汽车住房为主,规模大带动力强

  城市化和城市结构升级加快

  全球产业转移、制造业基地和出口竞争力

  投资增长的“加速”驱动

  第二轮增长周期的特征

  增长空间更大,规模更大,延续时间更长

  需求驱动特征突出,比较平稳,内在持续性更强

  5、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5)

  基本趋势:

  高增长阶段至少延续10到15年,整个周期将延续25到30年

  重化工业特征突出(参见“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课题报告)

  服务业将在周期回落阶段突出表现,并引导经济逐步进入以服务业增长为主导力量的“工业化后期”阶段。

  6、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6)

  主导产业群

  消费结构升级行业:汽车(参见大众预测报告)、房地产业、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其他适应居民日常消费结构升级的行业,如乳制品、医药旅游、教育、娱乐、大型超市和连锁商业等

  装备工业(机械)及钢铁和化工等重化工行业(参见“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课题报告)

  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适当超前)

  技术进步导向性行业:电子信息等(一定需要与前面三个层次的发展结合起来才有可能)

  7、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7)

  投资:将保持23%以上的增长水平

  第一类行业的设别和投资需求

  第二类行业自身“加速原理”形成的需求

  城市化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成的投资需求

  价格水平:3-5%的水平波动

  其中,能源价格有长期上升趋势,粮食价格在稳步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将保持平稳,但由于居民日常消费结构升级等原因,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长期稳步上涨趋势,工业消费品价格有长期下降趋势

  8、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8)

  企业与市场竞争格局

  爆发式增长回归持续稳定增长,促使竞争加剧,企业重组频繁,市场结构渐进稳定,

  利润率平均化趋势日益明显,制造环节利润逐步向上游基础工业转移(资源不可再生导致的垄断),向服务业转移(附加价值高),向高技术环节转移,产业链的利润率结构从抛物线型向U型转移。汽车的例子

  9、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9)

  国际经济

  中国制造业基地形成规模和竞争力,部分产品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导向特征日益突出(汽车的出口潜力)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成为趋势(贸易壁垒、全球范围整合资源等)

  汇率机制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走强

  10、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10)

  能源和原材料短缺——不会制约发展,但会影响结构

  供应能力的短缺被扩大了,将短期问题长期化,随着全球各原料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的扩充,短缺问题会逐步下降;

  国际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提高了解决资源短缺瓶颈的机会,提高了能源的安全程度

  替代技术和节约技术的发展速度值得期待

  能源弹性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将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如废钢的积累、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的减慢等等)。

  11、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的机制与趋势分析(11)

  能源和原材料短缺问题的关键:

  认识上:中国现阶段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策导向:逐步放开能源价格,刺激和鼓励各领域发展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鼓励各方面在高价格的驱使下,通过国际资源流动来缓解国内短缺。

  政府应将政策重点放在通过法规促使节能、通过核心节能技术的集中研发造福于整个社会,协调各部门之间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协作程度。

  02年以来的景气周期与波动分析

  1、成本冲击影响到中国80%以上的产业领域,尤其是第二产业。

  2、从上游向下游的传递过程中,由于“竞争阻隔”,成本冲击在逐步弱化,但仍然大于需求增长带来的价格提升幅度,导致多数生产领域里利润率水平下降。

  3、不同领域的成本冲击程度取决于四方面因素:

  第一、产品附加价值及对上游投入品的依赖程度

  第二:长期合约

  第三:国际化程度(国际采购和国际市场)

  第四:市场竞争格局决定的企业价格谈判能力。

  4、成本冲击的结构性影响:

  第一、改变了不同产业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表现出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倾斜的趋势;

  第二、改变了产业内部的竞争格局:

  大型企业抗击风险能力高于中小型企业

  国有企业一定程度地优于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优于其它所有制形式的企业

  第三,成本冲击的结构性影响本身又形成对成本冲击的反作用力。

  第四:促使针对瓶颈的短期供给调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煤炭电力、运输等等领域的超负荷运行。

  5、成本冲击的积极意义:第一、促进了企业控制成本的努力;第二:促进了上下游企业之间长期合约的增加,加快了企业之间各种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提高了产业之间的组织水平;第三:促进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四:促进了产业内的竞争淘汰,有益于产业内组织结构的水平提升。

  成本冲击的一系列效应是中国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和实现方式。

  成本冲击既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是促进这一进程加快推进的契机和动力。

  二、宏观调控中的中国产业发展 1、三个阶段和两大措施 从窗口指导到行政干预 从宏观调控到宏观调整 从投资、土地到信贷 2、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 直接影响:重点领域的需求和供给 间接影响:“一刀切”导致“殃及池鱼”;对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的影响。

  3、宏观调控的成效 政策推进中的非理性“博弈”导致部分领域 存在“矫枉过正” 不同领域的影响程度不同 4、宏观调控的代价和成效 消除了过热增长中的泡沫和非理性成分 付出代价是必须和可以承受的。

  02年以来的行业景气周期与波动分析

  市场力量与宏观政策之间的博弈

  行业增长格局出现复杂的分化局面

  四类行业的走势分析

  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的周期性行业

  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周期性行业

  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瓶颈行业

  消费品类行业

  1、2005年产业发展展望(1)

  第一类行业:趋稳回升,形成景气谷底(汽车)

  第二类行业:短期回升后,回稳趋降,并先后筑底,寻找新的增长通道 (钢铁)

  第三类行业:形成平缓的抛物线型增长通道(电力、煤炭、石化)

  第四类行业:自我轨道平稳发展

  前三类行业基本走势将从2005年下半年或年底开始,形成新一轮增长的梯次格局

  2、2005年产业发展展望(2)

  1、2005年的宏观形势展望(1)

  05年将是中国经济新一轮高增长时期发展过程中,第一波景气循环向第二波景气循环过渡的关键时期。

  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回落,一方面是真实回落,另一方面是04年的比较基数较高所致,估计由于比较技术的原因,05年经济增长会出现“前低后高”特征,这一现象可以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在05年下半年出现明显回升,估计0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回落到8.5的水平,05年下半年增长速度将回升到9.0的水平,全年GDP将达到8.6~8.8的水平。

  不能低估中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更不能短期波动长期化。

  2、2005年的宏观形势展望(2)

  工业增长速度的回落和变化幅度将超过经济总体水平。其中,重工业变化的幅度由会超过轻工业。

  投资增长速度将出现回落,22%~25%的水平。

  价格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资源类产品价格、粮食和食品价格、交通运输服务价格、消费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发展变化趋势)

  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影响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因素分析、以及主要产品类型的外贸进出口增长趋势预测分析)

  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新一轮的政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趋向

  利率政策的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其他相关金融、货币政策的基本趋势(中性并趋于宽松)

  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相关产业政策

  关于中国经济第二波景气周期的中长期展望

  第二次的景气周期预计将延续较长时期,景气峰顶估计出现在“十一五”中后期,即2008~2010年间。这一事件判断的依据:第一,是消费周期的可持续性;第二是以奥运为代表的建设高潮;第三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建设将在此时期达到最高潮后,出现回落。

  周期特点

  第一,延续时间较长,驱动力量与第一次景气周期没有大的差别,但持续性要强;

  第二,市场力量将取代宏观政策成为主导型力量

  第三,平稳回升,短期波动少而小。

  (作者为国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