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月份至今澄清传闻494次 分析师忽悠私募搅合

  离谱传闻污染股市生态环境

  证券时报记者 肖柳

  股市一火,各种传闻又四处“流窜”。本报信息部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至今,上市公司共发布澄清传闻和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494次,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对相关传闻进行澄清。这一方面说明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正在加强,不仅对传统媒体,对诸如网络这样的新兴媒体也一样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利益的诱惑下,传闻又成为某些利益群体牟利的工具。

  一位资深投资人士说,传言的盛行会导致股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果再加上券商分析师的“忽悠”,上市公司的默许,私募的有意而为,股市的生态环境将不容乐观。

  岳阳兴长的尴尬

  最近,岳阳兴长(000819)准备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胃病疫苗一事引起了投资者的强烈反应。在岳阳兴长研发该疫苗的九年时间里,胃病疫苗项目传闻不断,令投资者憧憬无限,分析师们也高度看好该项目带来的利润空间。

  此次,岳阳兴长为了说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特别作了详细说明。一位长期关注岳阳兴长的投资者说,“从内容上看,在岳阳兴长此前频繁的有关疫苗项目传闻的澄清公告里,多次提到该疫苗产业化的不确定性,但这次将风险讲得很详细、很有说服力。”

  昨日,因为疫苗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事件,有中小股东要求岳阳兴长改选董事会,岳阳兴长遭遇尴尬境地。

  不过,确实应该思考,为何有说服力的说明公告来得那么迟?除了岳阳兴长,还在炒作中的重庆啤酒(600132)疫苗、长春高新(000661)疫苗,未来疫苗产业化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在此前的澄清公告里,这些公司也仅仅提到了不确定性,至于详细的说明,似乎都不愿“抛头露面”。

  分析师成“战略专家”

  事实上,澄清公告的朦胧,却给投资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很多分析师,就是在朦胧的澄清公告里,继续延伸自己的想象,成为上市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专家”。

  如果查阅2007年岳阳兴长的研究报告,就会发现,当时的券商分析师是怎么测算疫苗给岳阳兴长带来好处的,“疫苗项目进展符合我们预期,我们维持业绩前期预测,即2008年销售450万人份,按照每人份销售价格150元和净利润率30%测算,将实现销售额6.7亿元和净利润2亿元。”

  这样的业绩预测频繁出现在券商分析师报告里,包括重庆啤酒和长春高新。

  引用一位券商分析师出身的私募机构经理的话说,“分析师的报告是引子,资金是推动力,分析师需要寻找能够吸引资金买入的理由,很多时候上市公司自身可能没有什么热点概念,但是没有概念要创造概念,有了概念就要做大概念。”

  近期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某券商在今年4月10日左右推出一份有关某电力公司可能受益核电项目的报告,提到一则当地市政府与相关核电公司签订核电项目协议的新闻,对于这份报告中提到的受益题材,该电力上市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予置评。但概念却成为这家公司股价上涨的催化剂,市场广泛流传着该公司参股核电项目传闻,甚至有核电公司借壳的传闻。

  因为股价不属于异常波动,这家公司迄今没有发澄清公告。

  上市公司成利益同盟

  有时不仅分析师放大概念,甚至上市公司也会配合创造概念,因为有时上市公司也属于这一利益共同体。

  比如,刘丰原(化名)是一家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过几天他就要和公司高层前往一个由某券商组织的多家基金公司见面会,在此之前,他接待了多位来自券商和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分析师挑剔地说,“你们拥有那么高的现金流,为何不创造点概念出来,什么3G呀、新能源啊,都可以。”刘丰原上司则说,“那要看我们公司想要什么,现在时机还不是很恰当。”

  “何谓时机还不是很恰当。”一位基金公司大客户部经理说,“很多时候上市公司和市场机构是利益同盟的,市场机构要盈利,上市公司要融资,要吸引市场关注,特别是在做一些比较大的项目之前,都希望借助市场机构的力量,创造一些概念,吸引更多场外资金介入。‘时机不到’可能是上市公司还没有再融资的需要。”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高管自身也可能牵涉其中。

  所以,有概念的上市公司,绝不会轻易让概念消失,即使上市公司想更加详细地澄清,也会受到来自机构的压力。

  “如果没有市场机构关注我们,我们确实也不太好受,特别是当我们想为项目融资的时候,没有点机构人脉,很难做成功”,四川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在与记者交流时坦言机构的影响力。

  私募浑水摸鱼

  在股市生态链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私募。由于私募资金的隐蔽性和操作的灵活性,私募资金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往往很大。

  自年初股市反弹以来,有大量个股出现短期翻番的涨幅,从交易所发布的公开交易信息来看,都是私募资金或者游资在炒作。据一位私募机构经理介绍,通常私募在投资一只股票之前,也都会和券商分析师探讨,有的也会和上市公司联系,首先从安全边际去看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然后就看短期股价的爆发力,寻找短期炒作的题材。

  一位细心的投资者说,“每只短期暴涨的股票都会有传闻,有券商报告推荐的、有股吧帖子出现的、还有机构私下交流四处传播的,然后上市公司看到股价异动后。如果近期没有重大事项就会例行公事地发一份澄清公告,多是按照交易所的固有格式填写的,很少会有比较深入的解释,有没有重大事项,都会写三个月内或者六个月内再或者两周内没有重大事项。”

  有些私募本领较大,经常会联合市场正规机构一起投资,加上券商的“忽悠”,上市公司帮衬,股价很容易就大幅上涨了。这中间,有多少利益群体牵涉其中,实在难以分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