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拿来主义地学习巴菲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8日 14:13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张宇

  感谢《滚雪球》还原了“股神”巴菲特。从这本个人传记中可以看出,真实的巴菲特并非我们眼中的巴菲特:其一,他60多年来创造的财富传奇并非只靠二级市场交易,很大程度是依靠优先股和并购交易;其二,他所坚守的价值投资也并非简单地长期持有,而是更强调个股的安全边际。当估值偏离基本面时,他也会坚决沽出,就像2007年底卖出中国石油那样。所以,中国投资者要拿来主义地学习巴菲特,而不是画虎类犬。

  强调安全边际

  生于大萧条中的巴菲特对风险存有天然的恐惧,“投资者就像是深入矿井中采矿的工人,并不知道前面会出现什么,”所以,巴菲特投资的时候非常强调安全边际,这也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入学时,导师格雷厄姆向他传授的第一课。后来巴菲特用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四处寻找可以投资的“烟蒂”型股票,因为脏兮兮的“烟蒂”毕竟还可以免费再抽上一口。

  不过,巴菲特也对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进行了创新,这不仅表现为他提出集中持有的理念,而且还引进了定性分析。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运通公司陷入豆油丑闻,巴菲特进行大范围调研走访后,确定运通有良好的安全垫,就把合伙人所有的钱都压在对运通的信誉赌注上,“冰冷冷的数学公式给出的答案不能解决问题,”后来,他把所做的定性研究称之为“高度可能性的洞察力。”在巴菲特看来,“在错误的时间买进或卖出或付出高价,都是自寻短见。”

  善用“烟蒂”式投资

  所谓“烟蒂”,就是那些便宜但又不受宠的股票,巴菲特善于找到这些令其他人倒胃口的残留物,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买入后,等待市场将它重新点燃。

  “危机中大胆出手,机会无限。”巴菲特如是说,在1987年美股崩盘后,他买进了大量的垃圾债券,并进行了一些并购,这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逐步变成金融界的庞然大物。

  从《滚雪球》的记述来看,巴菲特进行的收购有两个特点,一是看收购价格是否足够便宜到清算价值;二是看能否为被并购的企业找到精明能干的CEO。生性“吝啬”的巴菲特在收购时讨价还价非常强势,会通过各种合法的商业手段,以较低的价格把心仪的公司搞到手,这多少有些被收购方感到反感。不过,在收购B夫人的家具城时,巴菲特也表现出少有的慷慨,因为他欣赏B夫人的商业才能。这正像他当初信任约翰?古特佛罗因德才收购了所罗门公司。

  所罗门公司正是收购过来后不断为他制造麻烦的公司之一。在被收购的公司中,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再保险公司也都让他不断地面临麻烦,而德克斯特鞋业公司简直就是问题不断的纺织工厂的再现。尽管这样,这些“烟蒂”也终究为照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而燃烧过。

  学者生,似者死

  或许有中国的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也瞄上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希望靠复制巴菲特投资组合的做法小赚一笔,但事实上,巴菲特是不能复制的。

  巴菲特发迹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保险公司的浮存金,以及通过集资投资其他行业和股票,这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复制。而巴菲特进行的要约收购多为现金收购,这仅适合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更何况中国收购中的资金渠道还只是过桥贷款等,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比较弱。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巴菲特的理念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我们不能学习“股神”大手笔的购并行为,也没有优先股可买,只能去粗存精地借鉴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以期我们的复利增长率每年都保持正值。

  如果巴菲特不能为避免风险而放弃盈利机会,则负复利会侵蚀掉他的大部分收益。这是巴菲特很警惕的,也应当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