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交量如能放大 反弹还可看高一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2日 08: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渤海投资研究所 秦洪

  虽然上周末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利好,昨天大盘一度低开,但由于地产股、奥运板块等品种的反复活跃,两市大盘稳步走高,最终上证指数大涨83.05点,涨幅为2.99%,形成了红色星期一的走势。如何看待这一走势呢?

  双底形态渐趋确立

  昨天A股市场的走势主要体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地产股、奥运板块的领涨态势虽然很突出,但个股普涨的格局也很明显。以沪市为例,个股全线上涨,深市也只有S*ST兰光、ST惠天、中兴通讯、峨眉山等四只个股逆势下跌;二是上证指数在近期下跌过程中首次出现站上30日均线的K线组合特征,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中国石化等权重股也站上了30日均线,如此走势显示出大盘站上30日均线的市场基础较为牢靠。

  正由于此,分析人士大多倾向于认为A股市场的双底形态已经悄然确立,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维稳的舆论导向使得那些对后市走势看淡的资金不敢轻易砸盘,从而使得多方略微买盘就能够拉动大盘出现级别较大的反弹行情。所以,市场近期难有大的做空压力,从而有利于A股市场延续近期的反弹行情,这进一步确立了A股市场双底形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权重股相继站上了30日均线,意味着一度作为机构砸盘工具的权重股近期也有望进一步企稳弹升,从而强化了形成双底形态的市场预期。

  反弹行情中的隐患

  不过,昨天的盘面也显示出,两大因素或在抑制反弹行情的发展,一是成交量的问题。昨天A股市场虽然普涨,但成交量并未明显放大,沪市的成交量只有716.2亿元,虽然比上周末开始反弹行情时的成交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比前期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方日均1000亿元的成交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3000点附近近期一直是大盘的反弹阻力位,所以,随着上证指数渐渐逼近3000点大关,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成为上证指数能否成功地突破3000点大关的关键性因素。

  二是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能否进一步确立。不可否认的是,近期2566点的反弹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上周陆续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使得主流资金的从紧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有所落空,故地产股、银行股有所调整,这也是近期反弹行情一波三折的原因所在。所以,如果从紧货币政策的松动预期仍未确立,地产股、银行股进一步反弹的空间就相对有限,从而抑制大盘的弹升空间,不利于A股市场进一步走强。

  补量是关键

  当然,就上述两大因素而言,对于短线走势最为关键的则是成交量的问题,因为这是A股市场短线能否继续反弹最关键的因素。如果成交量没有放大,意味着买盘力量并不足,那么,大盘自然难以继续反弹。

  不过,有观点认为,随着基金二季度季报的披露,市场的补量预期较为乐观,据天相投顾对59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362只基金2季度季报的统计,截至6月30日,A股市场的全部偏股型基金(包括封闭式股票型基金、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开放式混合型基金)合计手持资金储备达到4760亿元,占同期A股市场流通总市值的7.98%。这个比例达到了最近30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基金目前拥有的资金储备/市值水平不仅超过2005年下半年行情启动时的水平,更达到了牛市巅峰期的两倍。如此数据显示出基金等机构资金有着较大的腾挪空间,极有可能在近期反弹行情中陆续补仓,从而推动成交量放大。

  但是,手持大量现金头寸的基金能否迅速补仓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只能说市场存在进一步反弹行情的乐观预期。笔者对近期的走势判断是,如果成交量能够放大,那么,攻占3000点指日可待;如果成交量依然不能有效放大,那么,3000点以下将会成为多空双方反复争夺的区域,在震荡中形成稳定的走势,但构筑完双底形态之后的反弹空间相对有限。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投资者一要密切关注成交量的放大,如果成交量放大,积极增仓,反之只能保持目前的仓位;二要将仓位主要集中在金融股、地产股以及部分含权股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