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血汗钱怎么成了“沉没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16:39 证券导刊

  血汗钱怎么成了“沉没成本”

  但斌

  金融市场发生危机,股票市场大跌的时刻,一般人选择退出,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选择卖出赚钱的股票,留下亏损的股票。但16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卖出亏损的股票,留下赚钱的股票。选择补仓,也要补大跌中仍然有盈利的股票。为什么?

  2008年1月19日,教我们管理会计的许定波教授在讲管理会计的相关分析中“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和决策过程”一节中,提到了“沉没成本”,并用股票投资比喻。我觉得非常有道理,经济学中有许多概念不仅有利于经营企业,而且对于认识投资,甚至对认识人生也是有益的。在现代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Sunk Cost)”(或称沉淀成本)的概念,所谓“沉没成本”是指那些根本不可能再为企业带来任何利润的资本投入。投入得越多,损失越严重。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对于那些纯粹是“沉没成本”的企业,不但不应该再有任何的投入,而且应该要通过兼并、破产等方式坚决关闭。

  曾有人用一个收藏古董老人的故事来释疑沉没成本的深刻含义。说是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费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地买下来。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以后摔得粉碎。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没回继续向前骑车。这时,路边有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是头也没回地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如果这种事情放到一般人的身上又会是怎样呢?不少人一定会从自行车上跳将下来,对着已经化为碎片的瓷瓶捶胸顿足,扼腕痛惜,有的人会好长时间精神难以恢复。

  许定波教授,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会计系教书的时候,有一个教授在27元港币买了香港人俗称的“8号”电讯盈科,该股跌到15元的时候,那个教授请教他,他通过研究和分析告诉该教授,电讯盈科不值这么多钱,他失去的是“沉没成本”,劝该教授卖掉。该教授反应激烈:“卖掉后,我的血汗钱不都没了。”后来电讯盈科差不多跌到相当于1元多港币(5股合1股)的时候,该教授卖出了股票。做投资有许多人计算他们的财富,记忆停留的永远是他们曾经达到的最辉煌的那一刻,常将某一天的最高市值视为已到手的收益,然后,以那一刻计算他的得失。变化的市值与最高市值相比难免心态失衡。投资要过财富观,过去的市值都属于“沉没成本”。有的人天天看自己账户上市值的变化,其实这没有任何意义,更容易唤起一种心里错觉,换得患失。据说,亏一千万的痛苦是赚一千万快乐的两倍,这也是人类奇妙的心理变化。做投资永远最重要的是未来,永远最重要的是投资的企业有没有更好的未来。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每一刻我们该反思的都是我当初以及现在的决策是否正确?

  无论投资还是人生,我们总难免走过一些弯路,经历一些难以承受的挫折,如果利用沉没成本的概念来认识这些事,我们可能会赢得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对投资而言,如果一笔投资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具有理性的人只能忽略它。因此,无论此刻我们的处境是艰难还是畅顺。真正有意义的是如菲利普.A.费雪所说的:“真正要紧的,是不要放弃在未来会大幅度增值的投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